正在加载图片...
协调发展现新亮点。国务院批复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仙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省会经济加快发展,突破菏泽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城镇化率达到49%,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率达到90%。 改革开放形成新局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经济占地风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资本 市场逐步完善,直接融资额五年装计达到900亿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对“三农”累计 华度如大。 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蚁 友好合作关系 165对, 进出口总额累计7036亿美元,年均增长19.6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463.9亿美元. 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7004.5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快、结 构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高中阶段数有职普比达到1:1。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杜 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6晓。人均期里寿命达到6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成功举办了奥帆赛 ,残奥帆赛和 全运会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5.9万人, 实现城镇 庭就业动态消零,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46元和690元,年 均分别增长10.5%和8.T%。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二五”及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是坚持科学务实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机通推动经济不断 迈上新台阶。二是坚持更加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亭改革发 展成果。三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实施区拔重点突破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五是坚持 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面向未来,在前进道路上我省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结构性矛后突出,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人均经济指标水平偏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 约束瑞化。节能减推压力拉大,科技新能力不够强,人才支撞能力不是,制约科学发惩的体制机制暗碍依然较多,对外 开放水平不高:保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公共服务水平待提商,全省必须增强机适意识和忧志意识。 既要珍惜机进 抓住机、用好机遇,又要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成略机适期,有基础有条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国内外发展 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转变发展方式的外部压力加大、内在要求迫切,加快转方式、词结构,实现由大 到强的历史骑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从闲际 环境看,和平、 发展、 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有新突破,国际环 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同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径济增长速度诚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 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 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来新的压力和考验。 从因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总化、城镇化、市场化、因际化深入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保障体 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米的主导趋势,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 再上新台阶。各省市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区,培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竞争与合作格局加速调整,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 趋势更加明显, 从山东发展看,“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开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向富民强省目标迈进的新 征程,具备了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有利条件。一是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竞中 央、国务院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成略举措,省委、省政府制定实了一系 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国务院批复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省会经济加快发展,突破菏泽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城镇化率达到 49%,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率达到 90%。 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4%。资本 市场逐步完善,直接融资额五年累计达到 2900 亿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对“三农”累计 投入 4718 亿元,年均增长 36.1%。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体制改 革力度加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已与国外建立友好城市 168 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165 对, 进出口总额累计 7036 亿美元,年均增长 19.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 463.9 亿美元。 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 7004.5 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快、结 构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 6 个百分点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达到 1∶1。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社 区卫生服务覆盖率 9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9.6%。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6 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553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715.9 万人,实现城镇家 庭就业动态消零。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19946 元和 6990 元,年 均分别增长 10.5%和 8.7%。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二五”及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 是坚持科学务实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机遇推动经济不断 迈上新台阶。二是坚持更加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三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实施区域重点突破,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五是坚持经 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面向未来,在前进道路上我省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结构性矛盾突出,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人均经济指标水平偏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 约束强化,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对外 开放水平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全省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既要珍惜机遇、 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基础有条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国内外发展 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转变发展方式的外部压力加大、内在要求迫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由大 到强的历史跨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 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 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 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来新的压力和考验。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保障体 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来的主导趋势,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 再上新台阶。各省市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竞争与合作格局加速调整,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 趋势更加明显。 从山东发展看,“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开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向富民强省目标迈进的新 征程,具备了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有利条件。一是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党中 央、国务院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