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傳統易學思想及其演變的認識·另一方面也遮蔽了易學作為經學的許多值得硏究 的領域·我們認為現代易學史的硏究必須是經學視野下的易學史的硏究,必須將 易學置於傳統經學的學術品格和發展脈絡之中·才能充分發掘易學的精神文仳內 涵·照見易學在傳統文化演進中的作用’而不是僅僅限制于對易學概念內涵及其 嬗變的分析。正如朱熹所云:“《易》之有象’其取之有所從,推之有所用,非 苟為寓言也。然兩漢諸儒·必欲究其所從·則既滯泥而不通σ王弼以來,直欲推 其所用’則又疏略而無據φ”就是說對於作為經學的易學的硏究’我們要走 “漢學”與“宋學”並重的路子’而不能執於一偏我相信作為經學的易學史 必將能夠推進和深仳經學硏究的整體進步。行文至此·我們發現本文開頭所說的 受西方學術思想影響·20世紀初至四十年代’易學硏究岀現了許多新的領域和 課題’形成西學仁的易學硏究範式’然而在經歷一個多甲子之後·隨著綜合國力 的強盛’人們在文仁上又出現了向傳統復歸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西方式的思 維模式和學科建構也開始成為傳統學術硏究的一種障礙了’這不正是《周易》之 剝復丶否泰運程機制的生動體現嗎! 20世紀易學硏究史上最重要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一大批考古易學文獻 的出土。這一百年來出土的易學文獻主要有以下五種:一是1973年湖南長沙馬 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包括六十四卦經文和《二三子問》丶《繫辭》丶《易 之義》丶《要》丶《繆和》丶《昭力》六篇傳文二是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出土的 漢簡《周易》;三是1978年湖北冮陵天星觀出土的戰國竹簡“卜筮記錄”;四是 1993年湖北冮陵王家台岀土的秦簡《歸藏》;五是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進的戰國 楚竹書《周易》。 ①[宋]朱熹:《晦庵集·易象說》卷六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7 傳統易學思想及其演變的認識,另一方面也遮蔽了易學作為經學的許多值得研究 的領域。我們認為現代易學史的研究必須是經學視野下的易學史的研究,必須將 易學置於傳統經學的學術品格和發展脈絡之中,才能充分發掘易學的精神文化內 涵,照見易學在傳統文化演進中的作用,而不是僅僅限制于對易學概念內涵及其 嬗變的分析。正如朱熹所云:“《易》之有象,其取之有所從,推之有所用,非 苟為寓言也。然兩漢諸儒,必欲究其所從,則既滯泥而不通。王弼以來,直欲推 其所用,則又疏略而無據。”①也就是說對於作為經學的易學的研究,我們要走 “漢學”與“宋學”並重的路子,而不能執於一偏。我相信作為經學的易學史, 必將能夠推進和深化經學研究的整體進步。行文至此,我們發現本文開頭所說的 受西方學術思想影響,20 世紀初至四十年代,易學研究出現了許多新的領域和 課題,形成西學化的易學研究範式,然而在經歷一個多甲子之後,隨著綜合國力 的強盛,人們在文化上又出現了向傳統復歸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西方式的思 維模式和學科建構也開始成為傳統學術研究的一種障礙了,這不正是《周易》之 剝復、否泰運程機制的生動體現嗎! 20 世紀易學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一大批考古易學文獻 的出土。這一百年來出土的易學文獻主要有以下五種:一是 1973 年湖南長沙馬 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包括六十四卦經文和《二三子問》、《繫辭》、《易 之義》、《要》、《繆和》、《昭力》六篇傳文;二是 1977 年安徽阜陽雙古堆出土的 漢簡《周易》;三是 1978 年湖北江陵天星觀出土的戰國竹簡“卜筮記錄”;四是 1993 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的秦簡《歸藏》;五是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進的戰國 楚竹書《周易》。 ① [宋]朱熹:《晦庵集·易象說》卷六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