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宏济究2015年第11期 效应显著。国内学者朱建武(2005)通过对我国 Grosfeld和 Tressel(2001)对波兰1991-1998年 中小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绩效实证,发现了20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多元化经 小型银行的范围经济效应显著。然而,另一部分营引起的有效竞争和公司治理的共同作用能显 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其中 Stiroh和 Rumble著提高公司绩效。当公司治理结构处于极端状 (2006)通过论证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利润率态(非常集中或非常分散)时,多元化经营的正 的影响,发现了多元化经营与银行经营绩效负外部性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更为重要。(3) Saxton 向相关。 Huang和 Ratnoyski(2008)构建噪声信号(2002)通过对德国、日本以及奥地利、捷克的上 模型,论证了商业银行的多元经营产生道德风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对比发现,随着市场经济 险,不仅提高了监管成本,同时由于资源分散也环境的完善度不同,两者之间的互补作用会逐 加剧了市场风险。近年来,我国学者也热衷于商渐向替代作用转换。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多元 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绩效的研究。其中,魏成龙和化经营和公司治理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较少 刘建莉(2007)对我国商业银行样本按资产规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多元经营指 大小主观分类,发现了多元化经营绩效同商业标的量度有争议,经常采用的赫芬达尔指数对 银行规模大小呈同向关系。李志辉和李梦雨于非生产性企业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强者 (2014)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样本的研究,发现越强,弱者越弱。另一方面对于交互中起调节作 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升银行盈利水平。鉴于多用的一方难以确定其分类,例如高集权和低集 元化经营同银行绩效关系之间的不确定性,笔权的界限、多元化程度高低的度量。 者也期待通过本文实证来找寻答案。 多元化经营与治理结构对于提升商业银行 三、研究设计 绩效的交互作用,也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理论 方面 Nalebuf和 Stiglitz(1983)基于 Holmstrom (一)研究假设 (1982)构建的市场竞争模型,进一步论证了多 国外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时常用股权集中 元化经营能促进市场竞争,减小了依靠提高价度作为主要观测指标, McConnell和 Servaes 格或降低成本来提升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促使(1990)实证研究中发现公司绩效同股权集中度 经理人只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业绩提升。多元呈倒U型关系;国内也有文献通过实证发现了 化经营在加速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提供了有参我国上市公司(非金融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照的同业绩效信息。当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同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那么以商业银行为 信息不对称时,能观测到经理人的努力程度。实代表的金融类公司是否也会呈现相同的结果 证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讨论多元化经营和公司同时如果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倒U型关 冶理在提升公司绩效方面是产生的替代效应还系,那么必然会出现股权集中度的峰值拐点,而 是互补效应。(1) Nickell(1996)通过对700家英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高速转型期,外部治理 国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促进环境有待完善,高度集权的公司治理结构更有 了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和股权集中都能有效地利于股东间决策的一致性和信息传递的有效 提高公司绩效。一定程度上,多元化经营的正外性。由此提出假设 部性还能替代公司治理的不足。他的研究进 假设1:我国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绩效之 步论证了金融机构的股权集中结构有利于绩效间为非线性关系,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拐点”。 的提升,而非金融机构这一关系并不明显。(2) 虽然文献中有国内学者通过对我国上市商 1442015年第11期 效应显著。国内学者朱建武(2005)通过对我国 中小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绩效实证,发现了 小型银行的范围经济效应显著。然而,另一部分 学 者 对 此 持 反 对 意 见 。其 中 Stiroh 和 Rumblea (2006)通过论证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利润率 的影响,发现了多元化经营与银行经营绩效负 向相关。Huang 和 Ratnovski(2008)构建噪声信号 模型,论证了商业银行的多元经营产生道德风 险,不仅提高了监管成本,同时由于资源分散也 加剧了市场风险。近年来,我国学者也热衷于商 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绩效的研究。其中,魏成龙和 刘建莉(2007)对我国商业银行样本按资产规模 大小主观分类,发现了多元化经营绩效同商业 银行规模大小呈同向关系。李志辉和李梦雨 (2014)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样本的研究,发现 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升银行盈利水平。鉴于多 元化经营同银行绩效关系之间的不确定性,笔 者也期待通过本文实证来找寻答案。 多元化经营与治理结构对于提升商业银行 绩效的交互作用,也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理论 方 面 Nalebuff 和 Stiglitz(1983)基 于 Holmstrom (1982)构建的市场竞争模型,进一步论证了多 元化经营能促进市场竞争,减小了依靠提高价 格或降低成本来提升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促使 经理人只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业绩提升。多元 化经营在加速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提供了有参 照的同业绩效信息。当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 信息不对称时,能观测到经理人的努力程度。实 证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讨论多元化经营和公司 治理在提升公司绩效方面是产生的替代效应还 是互补效应。(1)Nickell(1996)通过对 700 家英 国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促进 了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和股权集中都能有效地 提高公司绩效。一定程度上,多元化经营的正外 部性还能替代公司治理的不足。他的研究进一 步论证了金融机构的股权集中结构有利于绩效 的提升,而非金融机构这一关系并不明显。(2) Grosfeld 和 Tressel(2001)对 波 兰 1991—1998 年 200 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多元化经 营引起的有效竞争和公司治理的共同作用能显 著提高公司绩效。当公司治理结构处于极端状 态(非常集中或非常分散)时,多元化经营的正 外部性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更为重要。(3)Saxton (2002)通过对德国、日本以及奥地利、捷克的上 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对比发现,随着市场经济 环境的完善度不同,两者之间的互补作用会逐 渐向替代作用转换。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多元 化经营和公司治理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较少, 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多元经营指 标的量度有争议,经常采用的赫芬达尔指数对 于非生产性企业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强者 越强,弱者越弱。另一方面对于交互中起调节作 用的一方难以确定其分类,例如高集权和低集 权的界限、多元化程度高低的度量。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国外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时常用股权集中 度 作 为 主 要 观 测 指 标 ,McConnell 和 Servaes (1990)实证研究中发现公司绩效同股权集中度 呈倒 U 型关系;国内也有文献通过实证发现了 我国上市公司(非金融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同公司绩效呈倒 U 型关系。那么以商业银行为 代表的金融类公司是否也会呈现相同的结果, 同时如果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倒 U 型关 系,那么必然会出现股权集中度的峰值拐点,而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高速转型期,外部治理 环境有待完善,高度集权的公司治理结构更有 利于股东间决策的一致性和信息传递的有效 性。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 1:我国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绩效之 间为非线性关系,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拐点”。 虽然文献中有国内学者通过对我国上市商 14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