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知识的智力价值的体现过程 知识的智力价值的体现过程包含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传递的简捷特征,后人 学习新知识不可能也不必重蹈前人生产生产新知识所走过的老路。两者在智力劳动的量上没 有必然的联系和一定的比例。但是,凝集在知识内的那些智力却是和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的。 这就因为着学生学习知识必须付出同样性质的智力劳动,正如布鲁纳所要求的那样:学生应 该像历史学家那样学习研究历史,像数学家那样学习思考数学。为了获得真知,学生的思维 必须卷入知识的原生产过程。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知识的 过程,同样也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的本身的角度来说,它是知识的智力价值的展 开过程;从知识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它是智力得到发展的过程。从两者结合来说,就是把人 类(科学家)的智慧转化为学生的智慧。这样,学习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充实和丰富学生的 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在西方有句名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永远具有”这四个字讲得非常深刻。它的 含义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不是一种暂时的特殊的偶然现象,而是一条规律。正如著名教 育家赫而巴特所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 教育的教学'。”在我们看来,这条规律揭示的是教学过程中教书与育人两个侧面之间的内在 的必然联系。 教书为什么必然育人,其内在机制是什么? (1)书能育人(道德方面) 书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道德”,知识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本身就有教育 性,就有育人的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切的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若 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就知识的来源而论,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 对真理的追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科学只能有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 事物的人来创造.…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科学家会没有这种深挚的信仰。”真正的作家都是 用生命来写作的。(路遥、赵树理)所以,书包含着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崇尚、尊重、 热爱、追求真理和热爱生活、追求人生幸福美满的道德情感,有人称之为书魂,这是书能育 人的根本依托。就知识(真理)的功能而论,正如卢梭所说:“向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 了保证不在心中装填谬误。”一位作家也说过:“阅读前贤睿智的作品,是清洗心中污垢的一 种手段极好的方法,每阅读一本书就像按响了一次门铃,去访问那里卓越的思想和丰厚的人 生体验。”读书求知能够充实人生,克服无知和偏见,完善道德人格。而一个人的无知会造 成精神的空虚、思想的偏见和人格的堕落。这是书能育人的落脚点。 (2)教书的人能育人 教师的劳动有其特殊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他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 的一个重要成分(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到学生的认识过程中。正如俄国教育家 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 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这是因为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 展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自然流露的思想、品德、风貌、学识、才能、作风、言谈举止、 待人接物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 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有向师性(像花草树木倾向于阳光那样倾向于教师)。许多研究 都表明,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倾向。所以,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 教师的言谈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 惠说得好:“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表率,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 榜样。”总之,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客观和必然的。 (3)教书的活动能育人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