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ABC ·虽然在近两年的大众媒体中对于“拖延症”的涉及甚至专门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但是大部分人对于“拖 延症”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拖延症”在中文辞中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用语,更多可以理解为一个 大众传媒舆论引导中的一种“戏称”。“拖延症”翻译源于英文单词procrastination,并不是病理类单词, 更接近是一个症状性的名词,只是代指一种行为。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拖延现象并不是拖延症的全部体现,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拖延行为都可以被认定为拖延 症,与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相关,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只要有一点拖延现象,便给自己自贴标签、对号入座, 声称自己有拖延症。正确而理性地认识拖延症是改变拖延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必备的基础。 ■美国芝加哥德保罗大学心理系教授费拉里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1.鼓励型,或者说寻求刺激型,他们喜欢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2.逃避型,他们对失败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非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 他不够努力而并非能力不足。 3.决心型,他们无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问题,继而对该做的事情拖拉。拖延症ABC 虽然在近两年的大众媒体中对于“拖延症”的涉及甚至专门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但是大部分人对于“拖 延症”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拖延症”在中文辞中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用语,更多可以理解为一个 大众传媒舆论引导中的一种“戏称”。“拖延症”翻译源于英文单词procrastination,并不是病理类单词, 更接近是一个症状性的名词,只是代指一种行为。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拖延现象并不是拖延症的全部体现,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拖延行为都可以被认定为拖延 症,与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相关,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只要有一点拖延现象,便给自己自贴标签、对号入座, 声称自己有拖延症。正确而理性地认识拖延症是改变拖延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必备的基础。 美国芝加哥德保罗大学心理系教授费拉里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1. 鼓励型,或者说寻求刺激型,他们喜欢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2. 逃避型,他们对失败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非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 他不够努力而并非能力不足。 3. 决心型,他们无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问题,继而对该做的事情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