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52卷第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013年3月 Vol. 52 No. 2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r.2013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 唐鸣梁东兴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农户自身特点、认同逻辑、活动场域的变化是影响农户变迂与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 而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又构成了中囯乡村社会变迁的基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农户是 典型的原子化小农,其认同逻辑上生存性价值居首,活动地域局限于村庄集镇。人民公社时期农 户被组织进公社成为集体化小农,认同逻辑上本体性价值发生转变,活动地域牢固束缚于公社 改革开放后农户流卷入市场成为社会化小农,并在当前呈现出认同逻辑上社会性价值凸显,活动 地域方面呈现出进入市场难“入城”的局面。 关键词中国农户;原子化小农;集体化小农;社会化小农 中国农村民主发展内源于现代国家对乡土社文正是依据此种逻辑考察了构成中国乡村社会变 会的建构。其内在逻辑在于“农村民主的发展是党迁基础的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并试图 的利益代理动员和农民的利益考量回应之间结构将这一变迁过程与结果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 性紧张的产物。”①然而,伴随着现代国家对乡土社 会的建构,乡村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变 、挣扎于土地的原子化小农 化着的乡村社会既是国家建构的结果又反过来影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结构为主导 响国家的进一步建构。因此,这要求我们至少对近的传统农业社会,农户在小块土地上辛勤劳作以养 几十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变迁进行深入考察。考察家糊口,往往过着生于斯、死于斯的自给自足的封 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必须首先对农户的变迁进行闭式生产生活。这种延续数千年不变的生产生活 考察。这是因为乡村社会作为与城市社会相对的方式使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深深打上了小农的烙印。 个社会子系统,其内核是乡村地区各种社会关系对于小农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在考察法国农 的总和,是乡村人口不断结构化而形成的群体存在民时曾做了详尽的描述:“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 状态。而千百年来,农户一直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 生产、生活、交往,以及政治责任单位。从这一点来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 说,乡村社会的实质不过是农户行为的集合,农户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 之间不断结构化而形成的群体存在状态便构成了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 生动多样的乡村社会。进一步地,在笔者看来,所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分工,应 谓农户行为就是农户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主用科学,因而也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各种不 观意图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方同的才能,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 面是农户为达至自身认同逻辑而外化于一定场域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 的行为表现。因此,影响农户行为特征的因素主要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 有三个方面:农户的自身特点;农户的认同逻辑;农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 户的活动场域。这三个方面决定了我们在以农户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 为基本单位研究乡村社会时的三个基本视角。本 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 收稿日期2012-10-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对策研究”(088.zD028);教育部重大项关项目“新时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12JZD023)第52卷第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月 Vol.52 No.2 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Mar. 2013 收稿日期 2012-10-2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对策研究”(08&ZD028);教育部重大项关项目“新 时 期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12JZD023) 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 唐 鸣 梁东兴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 农户自身特点、认同逻辑、活动场域的变化是影响农户变迁与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 而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又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基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农户是 典型的原子化小农,其认同逻辑上生存性价值居首,活动地域局限于村庄集镇。人民公社时期农 户被组织进公社成为集体化小农,认同逻辑上本体性价值发生转变,活动地域牢固束缚于公社。 改革开放后农户流卷入市场成为社会化小农,并在当前呈现出认同逻辑上社会性价值凸显,活动 地域方面呈现出进入市场难“入城”的局面。 关键词 中国农户;原子化小农;集体化小农;社会化小农 中国农村民主发展内源于现代国家对乡土社 会的建构。其内在逻辑在于“农村民主的发展是党 的利益代理动员和农民的利益考量回应之间结构 性紧张的产物。”① 然而,伴随着现代国家对乡土社 会的建构,乡村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变 化着的乡村社会既是国家建构的结果又反过来影 响国家的进一步建构。因此,这要求我们至少对近 几十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变迁进行深入考察。考察 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必须首先对农户的变迁进行 考察。这是因为乡村社会作为与城市社会相对的 一个社会子系统,其内核是乡村地区各种社会关系 的总和,是乡村人口不断结构化而形成的群体存在 状态。而千百年来,农户一直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 生产、生活、交往,以及政治责任单位。从这一点来 说,乡村社会的实质不过是农户行为的集合,农户 之间不断结构化而形成的群体存在状态便构成了 生动多样的乡村社会。进一步地,在笔者看来,所 谓农户行为就是农户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主 观意图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方 面是农户为达至自身认同逻辑而外化于一定场域 的行为表现。因此,影响农户行为特征的因素主要 有三个方面:农户的自身特点;农户的认同逻辑;农 户的活动场域。这三个方面决定了我们在以农户 为基本单位研究乡村社会时的三个基本视角。② 本 文正是依据此种逻辑考察了构成中国乡村社会变 迁基础的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并试图 将这一变迁过程与结果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 一、挣扎于土地的原子化小农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结构为主导 的传统农业社会,农户在小块土地上辛勤劳作以养 家糊口,往往过着生于斯、死于斯的自给自足的封 闭式生产生活。这种延续数千年不变的生产生活 方式使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深深打上了小农的烙印。 对于小农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在考察法国农 民时曾做了详 尽 的 描 述:“小 农 人 数 众 多,他 们 的 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 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 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 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 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分工,应 用科学,因而也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各种不 同的才能,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 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 费品,因而 他 们 取 得 生 活 资 料 多 半 是 靠 与 自 然 交 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 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 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 52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