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鲁桐、党印: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 鲁桐党印 内容提要:本文以2006-2010年1344家沪深A、B股公司为样本,采用聚类分析的方 法,按要素密集度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行业,对比 考察不同行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三个行业中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 创新的影响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相同点是三个行业中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基 金持股比例和董监高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差异在于,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行业中,董监高的薪酬激励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前者,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 例与研发投入正相关;对于后者,核心技术人员的期权激励对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 步分析发现,良好的市场化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推动力量。本文提出公司治理应与行 业特点相匹配,以发挥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对新结构经济学在徽观层面的应用和拓展 也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些政策参考。 关键词:公司治理研发投入聚类分析要素密集度行业差异 引言 传统的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技术创新的来 源是什么,如何促进技术创新,理论和现实上一直存在争议。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是 关于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投入的函数,认为增加这两方面的投入即可促进技术创新 ( Acemoglu,2009)。但是怎样建立起这一长效投入机制,内生增长理论偏重于政府政策的 作用,如鼓励竞争和加强法律保护等,对企业层面的关注尚显不足。 从技术创新的参与者来看,在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当中,企业无疑是创新的主体。企 业追求创新的目的一般是保持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运行需要一套 基本的制度,即公司治理,其目的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司治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 制度基础( O'Sullivan,2000; Belloc,2012)。良好的公司治理使企业不仅追求短期目标, 也追求长期目标,有利于企业建立起技术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党印、鲁桐,2012) 近年来一些文献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如股权结构 ( francis& Smith,1995)、激励机制( Holmstrom,1989)、外部治理环境( Sapra& Subramanian, 2014),国家间公司治理差异(Lee& ONeill,2003)等,但是对于不同行业技术创新的差 异,现有文献尚没有深入讨论。毋庸置疑,在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技术的重要 性明显不同,各行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也相应不同。那么,在不同行业,有利于技术创新 的公司治理机制分别是什么?是否存在一定的共性?公司治理的不同层面对技术创新的影 响是否同等重要?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深化增长理论关于技术创新来源的微观层面的 解释,并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鲁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邮政编码:100732,电子信 lutong052s@vip.sina.com;党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邮政编码:100048,电子信箱:dangyinl999@163com 作者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感谢教育部2011年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的资助,感谢在 香港浸会大学学术讨论会上谭伟强、孔东民、王文明和刘行老师对本文的有益评论和建议,感谢在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术讨论会上宁向东、高明华、仲继银、姚枝仲和宋泓老师对本文的意见 和建议。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作者文责自负鲁桐、党印: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 * * 鲁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邮政编码: 100732 ,电子信箱: 鲁 桐 党 印 内容提要:本文以 2006-2010 年 1344 家沪深 A、B 股公司为样本,采用聚类分析的方 法,按要素密集度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行业,对比 考察不同行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三个行业中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 创新的影响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相同点是三个行业中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基 金持股比例和董监高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差异在于,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行业中,董监高的薪酬激励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前者,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 例与研发投入正相关;对于后者,核心技术人员的期权激励对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 步分析发现,良好的市场化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推动力量。本文提出公司治理应与行 业特点相匹配,以发挥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对新结构经济学在微观层面的应用和拓展, 也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些政策参考。 关键词:公司治理 研发投入 聚类分析 要素密集度 行业差异 一、引 言 传统的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技术创新的来 源是什么,如何促进技术创新,理论和现实上一直存在争议。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是 关于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投入的函数,认为增加这两方面的投入即可促进技术创新 (Acemoglu,2009)。但是怎样建立起这一长效投入机制,内生增长理论偏重于政府政策的 作用,如鼓励竞争和加强法律保护等,对企业层面的关注尚显不足。 从技术创新的参与者来看,在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当中,企业无疑是创新的主体。企 业追求创新的目的一般是保持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运行需要一套 基本的制度,即公司治理,其目的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司治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 制度基础(O’Sullivan,2000;Belloc,2012)。良好的公司治理使企业不仅追求短期目标, 也追求长期目标,有利于企业建立起技术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党印、鲁桐,2012)。 近年来一些文献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如股权结构 (Francis & Smith,1995)、激励机制(Holmstrom,1989)、外部治理环境(Sapra & Subramanian, 2014),国家间公司治理差异(Lee & O’Neill,2003)等,但是对于不同行业技术创新的差 异,现有文献尚没有深入讨论。毋庸置疑,在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技术的重要 性明显不同,各行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也相应不同。那么,在不同行业,有利于技术创新 的公司治理机制分别是什么?是否存在一定的共性?公司治理的不同层面对技术创新的影 响是否同等重要?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深化增长理论关于技术创新来源的微观层面的 解释,并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lutong0525@vip.sina.com;党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邮政编码:100048,电子信箱:dangyin1999@163.com。 作者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感谢教育部 2011 年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的资助,感谢在 香港浸会大学学术讨论会上谭伟强、孔东民、王文明和刘行老师对本文的有益评论和建议,感谢在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术讨论会上宁向东、高明华、仲继银、姚枝仲和宋泓老师对本文的意见 和建议。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