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章拉深 (2)推算法 筒形件的拉深次数也可根据t/D值查出m,m2,…,然后从首次拉深d响向d推 算。即按式(4-3)一直算到所得的d四不大于制件所要求的直径d为止。此时的n即为所求 的次数。 (3)查图法 由于拉深后的制件/工序件直径与拉深前工序件/坯料直径是线性关系,只是该直线的斜 率分别是m1l,m1lm12,…,mVmy1),所以,针对不同材料,可分别绘出一组斜线图。 设计时直接查选,直观方便。 (4)查表法 前人对大量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归纳,建立了各种行之有效的表格,如按坯料相对 度D与制件相对高度hd查拉深次数,按坯料相对厚度t/D与总拉深系数m2查拉深 数(表45),等等。设计时可直接查取 表4.5总拉深系数m2与拉深次数的关系 拉深次数n 坯料相对厚度tD(%) 20~15 5~1010~0.505~02 0.33~0.36 0.36~0.40 0.40~0.43 0.43~0.46 0.46~0.48 0.24~0.27 0.27~0.30 0.30~0.34 0.34~0.37 0.37~0.40 0.18~0210.21-0240.24~0.27 0.27~0.30 0.30~0.33 0.13~0.16 016~0.190.19~0.22022~0 0.25~0.29 注:表中数据适用于08及10钢的筒形件(用压边圈) 为了保证拉深工序的顺利进行和变形程度分布合理,应使每次拉深的实际拉深系数与 相应次数的极限拉深系数的差值尽量接近。设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为m1!,m2l ,m可”,应使 ml-mll≈m2l-m2l≈m|3l-m13l≈…≈m-m=Dm 3.后续各次拉深的特点及方法 后续各次拉深时所用的坯料与首次拉深不同,它不是平板而是筒形工序件/半成品。因 此它与首次拉深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表46对二者进行了归纳比较 表4.6首次拉深与后续拉深特点比较 项目 首次拉深 后续拉深 板料厚度【、材料性能 均匀 不均匀,已有加工硬化,坯料要经过2 次弯曲才被拉入凹模 变形区 不变,最后阶段才缩小 3「拉深力参见图410)|升始阶段较快达到最大值,然在整个拉深过程中一直都在增加,直 后逐渐减小为零 到拉深最后阶段才由最大值下降至零 破裂可能发生的时刻初始阶 5稳定性 起皱容易发生在初始阶段 较好,因为有筒壁刚性支持,起皱可 能发生在最后阶段 拉深系数 m{较大,且m≥mm1≥…≥mF2第 4 章 拉深 125 (2) 推算法 筒形件的拉深次数也可根据 t /D 值查出 m[1],m[2],…,然后从首次拉深 d [1]向 d [n]推 算。即按式(4-3)一直算到所得的 d [n]不大于制件所要求的直径 d 为止。此时的 n 即为所求 的次数。 (3) 查图法 由于拉深后的制件/工序件直径与拉深前工序件/坯料直径是线性关系,只是该直线的斜 率分别是 m[1],m[1] m[2],…,m[1](m[n] ) (n-1),所以,针对不同材料,可分别绘出一组斜线图。 设计时直接查选,直观方便。 (4) 查表法 前人对大量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归纳,建立了各种行之有效的表格,如按坯料相对 厚度 t/D 与制件相对高度 h/d 查拉深次数,按坯料相对厚度 t /D 与总拉深系数 m 查拉深次 数(表 4.5),等等。设计时可直接查取。 表 4.5 总拉深系数 mε 与拉深次数的关系 拉深次数 n 坯料相对厚度 t/D(%) 2.0~1.5 1.5~1.0 1.0~0.5 0.5~0.2 0.2~0.06 2 0.33~0.36 0.36~0.40 0.40~0.43 0.43~0.46 0.46~0.48 3 0.24~0.27 0.27~0.30 0.30~0.34 0.34~0.37 0.37~0.40 4 0.18~0.21 0.21~0.24 0.24~0.27 0.27~0.30 0.30~0.33 5 0.13~0.16 0.16~0.19 0.19~0.22 0.22~0.25 0.25~0.29 注:表中数据适用于 08 及 10 钢的筒形件(用压边圈)。 为了保证拉深工序的顺利进行和变形程度分布合理,应使每次拉深的实际拉深系数与 相应次数的极限拉深系数的差值尽量接近。设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为 m[1]′,m[2]′, m[3]′,…,m[n]′,应使 m[1]′-m[1]≈m[2]′-m[2]≈m[3]′-m[3]≈…≈m[n]′-m[n]=D m 3. 后续各次拉深的特点及方法 后续各次拉深时所用的坯料与首次拉深不同,它不是平板而是筒形工序件/半成品。因 此它与首次拉深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表 4.6 对二者进行了归纳比较。 表 4.6 首次拉深与后续拉深特点比较 序 号 项 目 首次拉深 后续拉深 1 板料厚度 t、材料性能 s σ / b σ 、 δ 均匀 不均匀,已有加工硬化,坯料要经过 2 次弯曲才被拉入凹模 2 变形区 逐渐缩小 不变,最后阶段才缩小 3 拉深力(参见图 4.10) 开始阶段较快达到最大值,然 后逐渐减小为零 在整个拉深过程中一直都在增加,直 到拉深最后阶段才由最大值下降至零 4 破裂可能发生的时刻 初始阶段 末尾阶段 5 稳定性 起皱容易发生在初始阶段 较好,因为有筒壁刚性支持,起皱可 能发生在最后阶段 6 拉深系数 m [1]较小 m [n]较大,且 m [n]≥m [n-1]≥…≥m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