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 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 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 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 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 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 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 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 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与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 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物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运动变 化发生了新的飞跃,并通过人的实践形成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社会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新的物质存在形态,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是构建 科学世界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去揭示社会的本质,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从而阐明了社会与自然的区别与联系。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 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 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自然界是人生活 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包括了人类活动尚未触及的自在自然以及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 然。人类社会是人在自然界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机系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 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 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 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 基础。通过劳动实践,人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通过劳动实 践,人类社会既构成了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因此,只 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 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 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 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活动不但形成了社会存在,而且还创造了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一意识,使 世界二重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4 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 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 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 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 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 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 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 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 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与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 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物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运动变 化发生了新的飞跃,并通过人的实践形成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社会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新的物质存在形态,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是构建 科学世界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去揭示社会的本质,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从而阐明了社会与自然的区别与联系。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 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 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自然界是人生活 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包括了人类活动尚未触及的自在自然以及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 然。人类社会是人在自然界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机系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 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 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 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 基础。通过劳动实践,人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通过劳动实 践,人类社会既构成了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因此,只 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 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 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 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活动不但形成了社会存在,而且还创造了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意识,使 世界二重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