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07年,徐光启在《刻几何原本序》中说:“顾惟先生之学,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 天,小者格物穷理,物理之一端别为象数,…而余乃亟传其小者”。 1612年,他在《泰西水法序》中指出天主教可以补儒易佛,并说“其余绪更有一种格物 穷理之学。凡世间世外,万事万物之理,叩之无不河悬响答,…格物穷理之中,又复旁出 一种象数之学。象数之学,大者为历法,为律吕,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有度有数之事,无 不赖以为用,用之无不尽巧极妙者。” 棕上所述,可见徐光启把利玛窦带来的学问分为两大类,德者为“修身事天之学”,天 主教教义之类归于此;智者为“格物穷理”之学,其中有一分支为“象数之学”,包括历 法、音律、数学等等。这个分类是很粗髓的,却可从中看到西方学科分类的影子,又沿有远 离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可以说,徐光启是在用这种经典语言对外来文化进行“整义”式的 剪裁。 在不能完全移植西方学科分类体系的情识下,余光启分类的祖糙是不可避免的,而重要 的是他借西学之光做了一次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金新的分类。格物穷理(或即物穷理,或 格物致知)在程朱学派那里只是由智达德的一个起点,徐光启则借外力促成了智与德的分 离,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格物穷理之学”。 那末,轺物穷理.之学是与西方科学相对应的吗?不是。当时欧洲并不用scientia这个 词称谓学科领域。我们在利玛窦的有关著述中也找不到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 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1eni,1582一1649)所撰《西学凡》(1623)一书可以帮 助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此书简要地介绍了当时欧洲大学的六门课程,按艾氏译文为文科、理 科、医科、法科、教科、道科,现在则应分别译为修辞学、哲学、医学、法学、散规学、神 学。 利玛窦当初在欧洲也是按六科学习的,根据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制约因素看,他不会把 修辞学、法学介绍给徐光启,教规学应与神学合并介绍。当时西方的“哲学”是一个把逻辑 学、形而上学、物理学、数学等都包括在内的大口袋。这样,徐光启“顾惟先生之学”的结 果,必然是主要看到两大类:神学和哲学,他按自己的理解把前者称为修身事天之学,把后 者称为格物穷理之学。西方是把数学列在哲学之下的,所以徐光启说“格物穷理之中,又复 旁出一种象数之学”。当然,徐光启所说的象数之学不只是数学,也包括能够应用数学的许 多学科。 艾儒略之所以把philosophia译为“理科”,很可能是取自徐光启的格物穷理之学,六 科的名称都用一个汉字,从格物穷理中取出一个“理”字来,可谓恰到好处。 格物穷理之学的提出,从观念上搭了一座引渡西学的桥梁,有用于国计民生的西方科学 技术知识可以循此进入。 格物穷理本来就与格物致知相通,“格物穷理之学”的新意也因此被赋与了“格致”。 此后,格致一词除在少数情况下因袭传统的意义之外,多数情况下都与西学相关,明末有熊 明遇的《格致草》、高一志的《空际格致》、汤若望的《坤奥格致”等,皆可以为证。 四、办洋务与大兴“格致之学” 如果把西学比作接穗,把朱熹的格物致知比作砧木,格物穷理之学就是徐光启用嫁接方 法培育出来的新株,它曾在晚明盛清放出过艳丽的花朵,但它结出的果实却长期被冷藏起 -42一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年 , 徐光启在 《 刻几何原本序 》 中说 “ 顾 惟 先 生 之学 , 略有三种 大者修身事 天 , 小者格物穷理 , 物理之一端别为象数 , · …”而余乃觅传其小者 ” 。 年 , 他在 《 泰西水法序 》 中指出天主教可以补儒 易佛 , 并说 “ 其余绪更有一种格物 穷理之学 。 凡世 间世外 , 万事万物之理 , 叩之无不河悬响答 , “ …格物穷理之 中 , 又复旁出 一种象数之学 。 象数之学 , 大者为历法 , 为律吕 , 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 , 有度有数之事 , 无 不赖以为用 , 用之无不尽巧极妙者 。 ” 综 上所述 , 可 见徐光 启把利玛窦带来的学向分为两大类 , 德者为 “ 修身事天之学 ” , 夭 主教教义之类归于此 , 智者为 “ 格物穷理 ” 之学 , 其 中有一分支 为 “ 象 数 之 学 ” , 包括历 法 、 音律 、 数学等等 。 这个分类是很粗糙的 , 却可从 中看到西方学科分类的影子 , 又 没有远 离 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 , 可以说 , 徐光启是在用这 种经典语言对外来文化进行 “ 格义 ” 式的 剪 裁 。 在不能完全移植西方学科分类体系的情况下 , 徐光启分类的粗糙是不可避免的 , 而重要 的是他 借西学之光做 了一次 中国历史上前无 古人的全新的分类 。 格物穷理 或即物穷理 , 或 格 物致知 在程朱学派那里只是 由智达德的一个起点 , 徐 光 启 则 借外力促成 了智与德的分 离 ,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 格物穷理之学 ” 。 那 末 , 格物穷理之学是 与 西 方科学相对应的吗 不是 。 当时欧洲并不用 。 这个 词称 谓学科领域 。 我 们在利玛窦的有关著述 中也找不到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 。 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 , 一 所撰 《 西学 凡 》 一书可 以帮 助我们分析这个问题 。 此书简要地介绍 了当时欧洲大学的六 门课程 , 按艾氏译文为文科 、 理 科 、 医科 、 法科 、 教科 、 道科 , 现在则应分别译为修辞学 、 哲学 、 医学 、 法学 、 教规学 、 神 学 。 利玛窦当初在欧洲也是按六科学 习的 , 根据 当时 中西文化交流的制约 因素看 , 他不会把 修 辞学 、 法学介绍给徐光启 , 教规学应与神学合并介绍 。 当时西 方的 “ 哲学 ” 是一个把逻辑 学 、 形 而上学 、 物理学 、 数学等都包括在 内的大 口袋 。 这样 , 徐光启 “ 顾推先生之学 ” 的结 果 , 必然是主要看到两大类 神学和哲学 , 他按 自己的理解把前者称为修身事天之学 , 把后 者称 为格物穷理之学 。 西方是把数学列在哲学之下的 , 所以徐光启说 “ 格物 穷理之 中 , 又复 旁 出一 种象数之学 ” 。 当然 , 徐 光启所说的象数之学不 只是数学 , 也包括能够应用数学的许 多学科 。 艾儒略之所以把 。。 。 译为 “ 理科 ” , 很可能是取 自徐光启的格物穷理之学 , 六 科的名称都用一个汉字 , 从格物穷理 中取出一个 “ 理 ” 字来 , 可谓恰到好处 。 格物穷理之学的提出 , 从观念上搭了一座引渡西学的桥梁 , 有用于国计民生的西方科学 技术知识可以循此进入 。 格物穷理本来就与格物致知相通 , “ 格物穷理之学 ” 的新意也 因此被赋与 了 “ 格致 ” 。 此后 , 格致一词除在少数情况下 因袭传统的意义 之外 , 多数情况下都与西学相关 , 明末有熊 明遇的 《 格致草 》 、 高一志的 《 空际格致 》 、 汤若望的 《 坤舆格致 》 等 , 皆可以为证 。 四 、 办洋务与大兴 “ 格致之学 ” 如果把西学 比作接摧 , 把朱熹的格物致知 比作砧木 , 格物穷理之学就是徐光启用嫁接方 法培育出来的新株 , 它 曾在晚明盛清放出过艳丽的花朵 , 但它结出的果实 却 长 期 被冷藏起 一 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