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格致余论”,这是笔者所见最早将“格致”作为独立单词列入科技书籍题名者。这表明, 至晚在朱震享的时代,作为表述认识活动的“格致”,已经实现了从“格物致知”出发的缩 略简化和语义上的局部引伸。 王阳明学派在明代中叶崛起,他们也讲格物致知,反对朱熹把“格物”释为“即物穷 理”。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①这样一来, “格物”就变成了“格心”,人们只需由内省获得良知,从而把朱熹的那扇有可能面对外物 的窗口也堵死了。 阳明学派倡心性之学,举起“致良知”的大旗,打破了理学的僵化,否定了外在的权威 偶象,造成了一个思想多元化的局面,然而,王学曼延的结果却酿成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的恶劣学风。©朱熹为道德修养寻找知识基础的那种努力,这时已被完金放并。 到晚明的万历年间,社会危机日趋严重,在一批头脑消醒的士大夫身上麦现出来的忧患 意识也日趋浓烈,因此开始出现了对王学末花空流学风的批判,经址致用的实学思潮逐渐兴 起。这批人找不到批判王学的:武器,就只有回到朱熹那里去。从有关格物致知的这个角度 看,在向朱子学氨归的过程中,有人要回到被王学末流人物弃置不顾的六艺典籍中去寻找知 识,重视考证,胡文换即应属此类。 湖文逸生卒年不详,钱塘人,在万历、天启年间辑刊考证性专著,考证范围包括名物、 训诂、文学、艺术等,并定书名为《格致丛书”。 从朱震亨的《格致余论到胡文焕的《格致丛书》,反映了元明学者有用“格致”表述 “考证、研究”的意思。 三、徐光启首倡“格物穷理之学” 徐光启(1562一1633)的一生,从入蒙学到文渊阁大学士,走的是一条典型的“格致诚 正修齐治平”的道路。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儒释道合流的心性之学(即王学)泛褴比:盛期。 他的启蒙老师黄体仁就是私椒王守仁而深笃心性之学的人物。③徐光启中举的八股文登 《舜之居深山之中》也是阐发心学的典型文章,从落卷中把它检出来而予以高度评价的主考 官焦竑正是大讲“识心见性”的当世名流。 不过,徐光启还有另一面,就是动荡不定和灾荒频仍的生活环境一直培育着他的忧忠意 识,经世致用的观念一直促使他留心实学与实事。对王学空疏学风的不满,使他在思想上向 朱子学复归。他中进士后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曾在馆课中虚拟一篇《刻紫阳朱子全集序》, 对王学末流痛加批判,主张“学孔氏者必从朱氏始”。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发生这一转向的 时刻,他又同时接受了西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他那里“会通”,中国的传统知识体系 也经他之手,在“格物致知”的名义下出现了一次重要突破。 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变(Matteo Ricci,1552一1610),自1583年到中国内地传教,摸 索出一套“学术传教”的办法。徐光启先是通过利玛实绘制的世界地图得知有利氏其人, 1600年始晤利氏于南京,考选庶吉土后则有较多时间在北京向利氏问学。 ①《传习录》下。 ②参见包遵信《王学的崛起和晚明的社会思潮),《中国文化》第二集,复且大学出版社,1985华。 梁家勉,《徐光启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2页。 -41…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格致余论 》 , 这 是笔者所见最早将 “ 格致 ” 作 为独立单词列入科技书籍题名者 。 这 表明 , 至晚在 朱震亨的时代 , 作 为表述认识活动的 “ 格致 ” , 已经实现 了从 “ 格物致知 , 出发的缩 · 略 简化和 语义 上的局部引伸 。 王阳明学派在明代 中叶崛起 , 他们 也 讲 格 物致知 , 反 对朱熹把 “ 格物 ” 释为 “ 即物穷 理 ” 。 王 阳明认为 “ 天下 之物本无可格者 , 其 格 物 之 功只在身心上做 。 ” ①这样一来 , “ 格物 ” 就变成 了 “ 格心 ” , 人们只需 由内省获得良知 , 从而把朱熹的那扇有可能面对外物 的 窗 口也堵死 了 。 阳明学派 倡心性之学 , 举起 “ 致 良知 ” 的大旗 , 打破 了理 学的僵化 , 否定 了外在 的权成 偶象 , 造成 了一个思想 多元化的局面 , 然而 , 王学曼延的结果却酿成 了束书不观 、 游谈无根 的恶劣学风 。 ⑧ 朱熹为道 德修养寻找知识基础 的那种 努力 , 这时 已被 完全放弃 。 到晚 明的万历年 间 , 社会危机 日趋严重 , 在一批头脑清醒 的士大 夫身上表现 出来的忧患 意识也 日趋浓烈 , 因此开始 出现 了对王 学末流空疏学风 的批判 , 经世致用 的实学思潮逐 渐兴 起 。 这批人找不 到批判 王学的新武器 , 就只有回 到朱熹 那里去 。 从有关格物致知 的这个 角度 看 , 在 向朱子 学复归 的过程 中 , 有人要回到被王 学末流人物弃置不顾的六艺典籍 中去寻找知 识 , 重视考证 , 胡文焕即应属此类 。 胡文焕生卒年不详 , 钱塘人 , 在万 历 、 天启年间辑刊考证性专著 , 考证范 围包括名物 、 训话 、 文学 、 艺术等 , 并定书名为 《 格致丛书 》 。 从朱震亨的 《 格致余论 》 到胡文焕的 《 格致丛书 》 , 反映 了元明学者有用 “ 格致 ” 表述 书 考证 、 研究 ” 的意思 。 三 、 徐光启首倡 “ 格物穷理之学 ” 徐光启 一 的一生 , 从入蒙学到文 渊阁大学 士 , 走的是一条典型的 “ 格致诚 正修齐治平 ” 的道路 。 他 的青少年时代 , 正是儒释道合流的心性之 学 即王学 泛滥的盛期 。 他的启蒙老师黄体仁就是私淑 王守仁而深 笃 心性之 学的人 物 。 ③ 徐光启 中 举 的 八 股 文章 《 舜之居深 山之 中 》 也是 阐发心学 的典型文章 , 从落卷 中把它检出来而予以高度评价的主 考 官焦兹正是大讲 “ 识心见性 ” 的 当世 名流 。 不过 , 徐光启还有另一面 , 就是动荡不定和灾荒频仍的生活环 境一直培育着他 的忧患意 识 , 经世致用的观念一直促使他留心实学与实事 。 对王学空疏学风 的不满 , 使他在思想上 向 朱子学复归 。 他 中进土后人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 曾在馆课 中虚拟一篇 “ 刻紫阳朱子全集序 》 , 对王学末流痛加批判 , 主张 “ 学孔 氏者必从朱氏始 ” 。 值得注意的是 , 就在发生这一转向的 时刻 , 他 又 同时接受 了西学 ,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他那里 “ 会通 ” , 中国的传统知识体系 也经他之手 , 在 “ 格物致知 ” 的名义下 出现 了一次重要突破 。 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 , 一 , 自 年到中国内地传教 , 摸 索出一套 “ 学术传教 ” 的办法 。 徐光启先是通过利玛窦绘制的世 界 地 图 得知 有利 氏其人 , 。。年始晤利氏于南京 , 考选庶吉士后则有较多时间在北京 向利氏问学 。 《 传 习录 , 下 。 参见包遵信 《 王 学的崛起和晚明的社会思潮 》 , ‘ 中国文化 , 第二集 , 复且大学出版社 , 牟 。 梁家勉 《 徐光启年谱 , , 上海古籍 出版社 , 年 , 摘 瓦 。 ①⑧② 一 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