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周青与传浆 2014年第5期 外借服务。 6用户体验与反馈 5学科馆员参与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及时了解用户对电子教参服务体系的评价与反 5.1面向学院全体学生的试,点服务 馈,项目组在图书馆主页专门设置了网上咨询与反馈表, 2011年11月18日,上交大图书馆向致远学院送去 并发动学科馆员深入院系时广为宜传,及时了解用户需 首批“智慧泛在课堂”的移动学习终端,截止到2013年年 求与反馈。从Email反馈来看,用户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 底,共为学生免费提供学习终端318人次。致远学院是上 主要咨询的问题集中在对未选课程不能获取电子教参资 海交通大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学生整体学习热情 源的遗憾以及移动阅读服务的操作咨询。 高,人数在可服务范围内。通过学习终端的外借服务,可 针对移动阅读服务,项目组专门设计了“上海交通大 以支持学院所有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从学生角度推动 学图书馆学习终端外借服务信息反馈表”,从用户的使用 教参系统及移动服务的使用,在校内起到示范作用。学生 习惯、使用目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多个角度了解师生 申领设备采用自愿申请原则,以短信秒杀、网络公布方式 使用感受。以致远学院学生试点结果为例,致远学生使用 实施。学院方面安排了专门负责的同学进行组织和管理, 学习终端主要是阅读教参、上网和阅读其它书籍,达到预 学生事务负责老师全程参加了学习终端的管理和实施工 期的以教参阅读为主的目标:学生们对设备(62%)、电子 作,并对每位申请的同学审批、签字,确保学习终端如期 教参系统阅读、学习功能(78%)及资源满意度(80)还是 返回。 较高的:学习终端因方便、快捷、省钱、内容丰富、便于交 5.2面向多门课程的试点服务 流等原因,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 电子教参系统及移动服务的推出,受到了教师们的 广和实践。 关注,密西根学院、机动学院、物理系多名教师主动和图 此外,学生们对设备、系统、资源提出了很多好的建 书馆联系,要求尝试在他们课堂内使用学习终端,推动教 议,如:(D设备方面需重点关注:系统优化,提升性能:提 学变革创新,其中机动学院2门课程(《制造技术》、《燃烧 高触摸屏性能:外观设计和外壳保护方面有待提高。(2) 学》成为上海交通大学985三期基于移动图书馆的“大 系统方面需重点关注:提高用户可操作性:增强系统容错 学生学业促进中心”项目的试点课程。机动学科点的学科 性、准确性:标注等功能的提升:实现评论、交流等功能。 馆员们和授课教师一道讨论教学规划,为课程提供电子 ③)资源方面需重点关注:资源多样性、覆盖面及显示格式。 教参学习终端及双语版课程网站等嵌入式学科服务。和 7总结与展望 图书馆有长期嵌入式教学合作的国家教学名师王如竹教 授也对基于电子教参系统及其移动服务很有兴趣,在新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电子教参服务的“智 生研讨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换与利用”进行尝试,并 慧泛在课堂”已初具规模,截止2014年6月,电子教参服 要求在学员馆员的指导下,新生们利用终端进行课程研 务已为全校1400多门课程提供电子教参书6700余册, 讨及课件制作与展示。 教务处教学信息服务网访问量为25598人次,移动终端 5.3面向个人(教师、科研)工作者的试点服务 访问量为13297人次。其中,2013年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电 智慧泛在课堂的理念推出后,校内也有个别教师、科 子教参系统的人数比2012年增长6.5倍,可见移动服务 研工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通过与相应的学科馆员 正日益受到师生的关注,发展势头强劲。 联系,对电子教参服务体系有了较深入地了解,有的还办 电子教参服务体系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有很多 理了试点服务手续,在课堂中尝试无线接入投影仪,展示 值得开拓完善的工作。系统建设方面,论文、多媒体类型 课件视频:作为备课资料及时查阅:或在科研过程中查找 的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将来可实现教师自 科研资料,和教学内容对接。 行上载教学资料:在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引入图书馆学科 总之,通过学科馆员,越来越多的教师知道了电子教 馆员推荐模块,发挥学科馆员推荐功能:移动阅读p叩功 参服务体系,在学科馆员的支持下,他们有的在教学中尝 能还需更新与完善。服务方面,学科馆员的工作还刚刚起 试使用,有的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电子教参,有的甚至以此 步,需在更大范围内征集用户需求,结合图书馆三一原 为契机,对教学进行创新与变革,改变以往灌输式授课模 则,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发 式,尝试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在课堂内组织 挥师生和资源的触媒作用,架起学科服务和教学支持的 研讨和分享,学科馆员和教师联手打造了教学新模式。 桥梁,为师生推荐、推送教学参考资(下转第140页) 33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014 年第 5 期 外借服务。 5 学科馆员参与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1 面向学院全体学生的试点服务 2011 年 11 月 18 日,上交大图书馆向致远学院送去 首批“智慧泛在课堂”的移动学习终端,截止到 2013 年年 底,共为学生免费提供学习终端 318 人次。致远学院是上 海交通大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学生整体学习热情 高,人数在可服务范围内。通过学习终端的外借服务,可 以支持学院所有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从学生角度推动 教参系统及移动服务的使用,在校内起到示范作用。学生 申领设备采用自愿申请原则,以短信秒杀、网络公布方式 实施。学院方面安排了专门负责的同学进行组织和管理, 学生事务负责老师全程参加了学习终端的管理和实施工 作,并对每位申请的同学审批、签字,确保学习终端如期 返回。 5.2 面向多门课程的试点服务 电子教参系统及移动服务的推出,受到了教师们的 关注,密西根学院、机动学院、物理系多名教师主动和图 书馆联系,要求尝试在他们课堂内使用学习终端,推动教 学变革创新,其中机动学院 2 门课程(《制造技术》、《燃烧 学》)成为上海交通大学 985 三期基于移动图书馆的“大 学生学业促进中心”项目的试点课程。机动学科点的学科 馆员们和授课教师一道讨论教学规划,为课程提供电子 教参学习终端及双语版课程网站等嵌入式学科服务。和 图书馆有长期嵌入式教学合作的国家教学名师王如竹教 授也对基于电子教参系统及其移动服务很有兴趣,在新 生研讨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换与利用”进行尝试,并 要求在学员馆员的指导下,新生们利用终端进行课程研 讨及课件制作与展示。 5.3 面向个人(教师、科研)工作者的试点服务 智慧泛在课堂的理念推出后,校内也有个别教师、科 研工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通过与相应的学科馆员 联系,对电子教参服务体系有了较深入地了解,有的还办 理了试点服务手续,在课堂中尝试无线接入投影仪,展示 课件视频;作为备课资料及时查阅;或在科研过程中查找 科研资料,和教学内容对接。 总之,通过学科馆员,越来越多的教师知道了电子教 参服务体系,在学科馆员的支持下,他们有的在教学中尝 试使用,有的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电子教参,有的甚至以此 为契机,对教学进行创新与变革,改变以往灌输式授课模 式,尝试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在课堂内组织 研讨和分享,学科馆员和教师联手打造了教学新模式。 6 用户体验与反馈 为及时了解用户对电子教参服务体系的评价与反 馈,项目组在图书馆主页专门设置了网上咨询与反馈表, 并发动学科馆员深入院系时广为宣传,及时了解用户需 求与反馈。从 Email 反馈来看,用户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 主要咨询的问题集中在对未选课程不能获取电子教参资 源的遗憾以及移动阅读服务的操作咨询。 针对移动阅读服务,项目组专门设计了“上海交通大 学图书馆学习终端外借服务信息反馈表”,从用户的使用 习惯、使用目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多个角度了解师生 使用感受。以致远学院学生试点结果为例,致远学生使用 学习终端主要是阅读教参、上网和阅读其它书籍,达到预 期的以教参阅读为主的目标;学生们对设备(62%)、电子 教参系统阅读、学习功能(78%)及资源满意度(80%)还是 较高的;学习终端因方便、快捷、省钱、内容丰富、便于交 流等原因,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 广和实践。 此外,学生们对设备、系统、资源提出了很多好的建 议,如:(1)设备方面需重点关注:系统优化,提升性能;提 高触摸屏性能;外观设计和外壳保护方面有待提高。(2) 系统方面需重点关注:提高用户可操作性;增强系统容错 性、准确性;标注等功能的提升;实现评论、交流等功能。 (3)资源方面需重点关注:资源多样性、覆盖面及显示格式。 7 总结与展望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电子教参服务的“智 慧泛在课堂”已初具规模,截止 2014 年 6 月,电子教参服 务已为全校 1400 多门课程提供电子教参书 6700 余册, 教务处教学信息服务网访问量为 25598 人次,移动终端 访问量为 13297 人次。其中,2013 年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电 子教参系统的人数比 2012 年增长 6.5 倍,可见移动服务 正日益受到师生的关注,发展势头强劲。 电子教参服务体系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有很多 值得开拓完善的工作。系统建设方面,论文、多媒体类型 的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将来可实现教师自 行上载教学资料;在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引入图书馆学科 馆员推荐模块,发挥学科馆员推荐功能;移动阅读 app 功 能还需更新与完善。服务方面,学科馆员的工作还刚刚起 步,需在更大范围内征集用户需求,结合图书馆三一原 则,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发 挥师生和资源的触媒作用,架起学科服务和教学支持的 桥梁,为师生推荐、推送教学参考资 (下转第 140 页) 3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