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所导致的因变量(结果)能够在被试身上得到测量 实验研究的优点: (1)能确立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能重复验证,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 (3)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 (4)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 (5)能将实验变量和其它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 (6)省时、省力,节省费用 (7)严密的逻辑性是其它研究方法难以比拟的 实验研究的缺点 (1)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2)可能会有人为造作的痕迹,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应 (3)可能会受到法律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如个人隐私、可能造成的身心伤害等 (4)影响实验结果的变数太多,难以控制所有的无关变量 (八)事后回溯研究 事后回溯研究( ex post facto study)的方法有些类似于经验总结法,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后追 溯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也有人将事后回溯研究归类于因果比较研究。事后回溯研究与相关 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事后回溯研究试图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多地关注结果。如,探 讨父母婚姻状况对子女行为的影响,就要选取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儿童为硏究对象,区分为“单 亲组”和“双亲组”,然后比较单亲与双亲儿童不适应行为的人数比率,从而推论父母婚姻状况 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事后回溯研究与实验研究相比,实验研究在于操纵自变量,而事后回溯研究没有操纵或无 法操纵自变量,另外实验研究用以确证因果关系,而事后回溯研宄只是试图在原因和结果之间 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联系,但没有确证这种联系。 事后回溯研究可以分为原因研究和原因比较研究两类。原因研究是通过现成的事实结果倒 过来寻求根源,去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例如,1925年,考德威尔( o. Caldwell)和科提 斯( S Courtis)对美国的教育质量作了事后回溯研究,他们用1845年的波士顿中学学生的历史 地理、算术、语法四门课的成绩与1919年全美中学生的这四门课的成绩进行比较。他们拿1845 年的考试题给1919年的中学生做。事实上是将1845年最好的学生与1919年普通学生相比较。 结果发现:1919年的学生在思考性的问题上得分高一些,在需要记忆或抽象技能的问题上得分 较低 原因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实结果的参照组的各个因素比较,揭示可能形成这种结果的 原因。例如,美国某大学1966年有802名学生入校学习,一年下来有102名学生退学。好在入 学时学生都留下了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兴趣、动机、价值观等信息。有研究者作了一项事后 回溯研究,把700名继续学习的学生与102名中途退学的学生作了比较。结果发现退学者与以 下一些原因有关:入学时学业成绩较差:对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犹豫不决;担心自己没有能 力完成学业;对大学的学术要求感到茫然等。② 规范的事后回溯研究属于定量研究范畴,研究的具体步骤有: 1、研究问题的陈述 2、选择研究对照组 3、收集数据 4、分析数据 5、解释结果 教育硏究领域中,人们往往面临的是既成事实,有时很难去操纵变量进行研究。如,学生 Φ转引自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第196页 ②转引自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第194页。4、 所导致的因变量(结果)能够在被试身上得到测量。 实验研究的优点: (1)能确立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能重复验证,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 (3)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 (4)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 (5)能将实验变量和其它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 (6)省时、省力,节省费用; (7)严密的逻辑性是其它研究方法难以比拟的。 实验研究的缺点: (1)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2)可能会有人为造作的痕迹,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应; (3)可能会受到法律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如个人隐私、可能造成的身心伤害等; (4)影响实验结果的变数太多,难以控制所有的无关变量。 (八)事后回溯研究 事后回溯研究(ex post facto study)的方法有些类似于经验总结法,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后追 溯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也有人将事后回溯研究归类于因果比较研究。事后回溯研究与相关 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事后回溯研究试图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多地关注结果。如,探 讨父母婚姻状况对子女行为的影响,就要选取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区分为“单 亲组”和“双亲组”,然后比较单亲与双亲儿童不适应行为的人数比率,从而推论父母婚姻状况 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事后回溯研究与实验研究相比,实验研究在于操纵自变量,而事后回溯研究没有操纵或无 法操纵自变量,另外实验研究用以确证因果关系,而事后回溯研究只是试图在原因和结果之间 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联系,但没有确证这种联系。 事后回溯研究可以分为原因研究和原因比较研究两类。原因研究是通过现成的事实结果倒 过来寻求根源,去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例如,1925 年,考德威尔(O.Caldwell)和科提 斯(S.Courtis)对美国的教育质量作了事后回溯研究,他们用 1845 年的波士顿中学学生的历史、 地理、算术、语法四门课的成绩与 1919 年全美中学生的这四门课的成绩进行比较。他们拿 1845 年的考试题给 1919 年的中学生做。事实上是将 1845 年最好的学生与 1919 年普通学生相比较。 结果发现:1919 年的学生在思考性的问题上得分高一些,在需要记忆或抽象技能的问题上得分 较低。① 原因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实结果的参照组的各个因素比较,揭示可能形成这种结果的 原因。例如,美国某大学 1966 年有 802 名学生入校学习,一年下来有 102 名学生退学。好在入 学时学生都留下了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兴趣、动机、价值观等信息。有研究者作了一项事后 回溯研究,把 700 名继续学习的学生与 102 名中途退学的学生作了比较。结果发现退学者与以 下一些原因有关:入学时学业成绩较差;对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犹豫不决;担心自己没有能 力完成学业;对大学的学术要求感到茫然等。② 规范的事后回溯研究属于定量研究范畴,研究的具体步骤有: 1、研究问题的陈述 2、选择研究对照组 3、收集数据 4、分析数据 5、解释结果 教育研究领域中,人们往往面临的是既成事实,有时很难去操纵变量进行研究。如,学生 ① 转引自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第 196 页。 ② 转引自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第 194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