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大学学习的特 2.1.1学习安排的自主性 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需要更多的自主性,中学的学习,学习进度、学习时间一切都由教师安排,甚至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弱点了如指掌 会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而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学分制。学分制带来很多机遇,就是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增大了 可以比较主动地安排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在较大范围内选择课程、上课时间和授课老师。这就使得学生从原来被动地由学校安排 切的模式下解放出来,根据自己的情况,比较广泛地接触较多的学科,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学分制也给学生带来挑战,某 种意义上说,学分制断绝了学生入大学以后继续依赖学校和老师的后路,直接将学生推上了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最前沿。因此,在新生入大学以 后,学生必须尽快了解学分制的含义、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的选课办法、学分的计算方法等一系列内容,尽快解决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 专业方向、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全面实施学分制,绝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不考虑专业,任意选择自己想上的 课。学校以学科为基础制订教茡计划,学生选修必须以指导性教学计划为依据来选定课程、选修时间和顺序。选课时要首先保证必修课,再选后 继课。未修完必修课,一般不得选修后继课。另外学校对学生每学期选修学分的多少也有规定,学生只有修完規定的全部学士学位课程包括教学 实践环节并取得学分,才可以毕业。因此学生应尽快培养自己的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教育的能力,由原来的”被抱着走”变为”自己走”。 2.1.2学习目标的定向性 初等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是让学生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须掌握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作一般性的基础文化知识准备。 而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向学生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因此大 学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对于大学生来说,进入某一专业学习,通常 只是确定了大致的专业方向,而更具体、更细微的专业目标是随着学习过程的深人而逐步明确的。各高校根据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和各专业科类的 差异性,通过分门别类的专业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学习课程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初步奠定未 来职业的理论基础。 2.1.3学习内容的深入性 初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多科性的、全面的、不确定专业方向的。大学教学则是一种基本定向的专业化教学,在深度上大大拓展开来,比中学教学 更透彻、更科学、更严谨、更准确地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大学随着教学深度的发展,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亦愈加广泛且更加深刻。大 学教师不仅要讲授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高、精、尖的理论和最新的科学成果:不仅要讲授学科发展上已有的结论,还要向学 生介绍尚在探索和争鸣的问题,教师常常留下一些问题不作结论,引导学生在基本思路上分析探讨:试图把学生引进本学科的研究前沿,使学生 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必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等多方面的准备 2.1.4学习方法的广泛性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多层次特点。虽然课堂教学仍是大学学习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学 习、探索和研究。由于大学生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各职能部门也提供各种学习途径,因而学生有条件广泛地学习。例如,听取各类知 井座、学术报告、专题研讨、参加命题辩论会、理论交流会、专业实习、社会调查、考察参观、咨询服务等方法,独立钻研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因此大学生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超出教师课堂讲授的范围去遨游知识的海洋,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2大学学习的规律 2.2.1广博与专深的统一 现代科学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方面学科高度分化,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同时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之间又不断借鉴其它学科的硏 究成果和方法来充实本学科的内容,并形成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因此,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如果只懂得自己的一门专业,那就难以适 应科技发展和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重专轻博的倾向,他们过分看重考试和考证,没有时间来看考试以外的书籍 大学生不读书,难当大任。虽然目前高等学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但社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教 育不只是为学生的就业准备,同时还是创业准备和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良好的读书习惯应成为人生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 灵。早在上世纪30年代,吴宓在清华大学开设一门《文学与人生》,试图引导学生用那些人类历史上不朽的经典著作来滋润心灵,美国芝加哥 大学教授艾伦·布鲁斯认为”应该让学生重新阅读从苏格拉底到卢梭等人的著作,他们必须从中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读书可以启迪智 慧,能引发人的联想,泛读群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融汇贯通,激发创造 如何看待广博与专深的关系?首先应是专深。大学生应认真扎实地学好专业课程,形成较为稳定而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研究方向,并掌握一定的专 业技能,同时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习兴趣,并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扩大自己知识面的领域和方式,亦即求广博,因此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是在专深的目标下求广博,在广博的基础上更专深。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维纳认为,科学工作者应当成为这样的人,"他们 每个人都是自已须域中的专家,但是每人对他很近的领域都有十分正确和熟练的知识”。2.1 大学学习的特点 2.1.1 学习安排的自主性 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需要更多的自主性,中学的学习,学习进度、学习时间一切都由教师安排,甚至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弱点了如指掌, 会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而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学分制。学分制带来很多机遇,就是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增大了, 可以比较主动地安排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在较大范围内选择课程、上课时间和授课老师。这就使得学生从原来被动地由学校安排 一切的模式下解放出来,根据自己的情况,比较广泛地接触较多的学科,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学分制也给学生带来挑战,某 种意义上说,学分制断绝了学生入大学以后继续依赖学校和老师的后路,直接将学生推上了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最前沿。因此,在新生入大学以 后,学生必须尽快了解学分制的含义、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的选课办法、学分的计算方法等一系列内容,尽快解决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 专业方向、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全面实施学分制,绝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不考虑专业,任意选择自己想上的 课。学校以学科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学生选修必须以指导性教学计划为依据来选定课程、选修时间和顺序。选课时要首先保证必修课,再选后 继课。未修完必修课,一般不得选修后继课。另外学校对学生每学期选修学分的多少也有规定,学生只有修完规定的全部学士学位课程包括教学 实践环节并取得学分,才可以毕业。因此学生应尽快培养自己的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教育的能力,由原来的“被抱着走”变为“自己走”。 2.1.2 学习目标的定向性 初等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是让学生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须掌握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作一般性的基础文化知识准备。 而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向学生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因此大 学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对于大学生来说,进入某一专业学习,通常 只是确定了大致的专业方向,而更具体、更细微的专业目标是随着学习过程的深人而逐步明确的。各高校根据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和各专业科类的 差异性,通过分门别类的专业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学习课程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初步奠定未 来职业的理论基础。 2.1.3 学习内容的深入性 初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多科性的、全面的、不确定专业方向的。大学教学则是一种基本定向的专业化教学,在深度上大大拓展开来,比中学教学 更透彻、更科学、更严谨、更准确地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大学随着教学深度的发展,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亦愈加广泛且更加深刻。大 学教师不仅要讲授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高、精、尖的理论和最新的科学成果;不仅要讲授学科发展上已有的结论,还要向学 生介绍尚在探索和争鸣的问题,教师常常留下一些问题不作结论,引导学生在基本思路上分析探讨;试图把学生引进本学科的研究前沿,使学生 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必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等多方面的准备。 2.1.4 学习方法的广泛性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多层次特点。虽然课堂教学仍是大学学习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学 习、探索和研究。由于大学生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各职能部门也提供各种学习途径,因而学生有条件广泛地学习。例如,听取各类知识 讲座、学术报告、专题研讨、参加命题辩论会、理论交流会、专业实习、社会调查、考察参观、咨询服务等方法,独立钻研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因此大学生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超出教师课堂讲授的范围去遨游知识的海洋,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2 大学学习的规律 2.2.1 广博与专深的统一 现代科学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方面学科高度分化,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同时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之间又不断借鉴其它学科的研 究成果和方法来充实本学科的内容,并形成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因此,一个 21 世纪的大学生,如果只懂得自已的一门专业,那就难以适 应科技发展和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重专轻博的倾向,他们过分看重考试和考证,没有时间来看考试以外的书籍。 大学生不读书,难当大任。虽然目前高等学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但社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教 育不只是为学生的就业准备,同时还是创业准备和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良好的读书习惯应成为人生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 灵。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吴宓在清华大学开设一门《文学与人生》,试图引导学生用那些人类历史上不朽的经典著作来滋润心灵,美国芝加哥 大学教授艾伦•布鲁斯认为“应该让学生重新阅读从苏格拉底到卢梭等人的著作,他们必须从中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读书可以启迪智 慧,能引发人的联想,泛读群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融汇贯通,激发创造。 如何看待广博与专深的关系?首先应是专深。大学生应认真扎实地学好专业课程,形成较为稳定而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研究方向,并掌握一定的专 业技能,同时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习兴趣,并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扩大自己知识面的领域和方式,亦即求广博,因此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是在专深的目标下求广博,在广博的基础上更专深。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维纳认为,科学工作者应当成为这样的人,“他们 每个人都是自已须域中的专家,但是每人对他很近的领域都有十分正确和熟练的知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