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沉没成本与企业经营决策 案例一: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 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 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 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 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 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角 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 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 上万人候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 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己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 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案例二: C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之一,1990年,QC公司瞄准发展中的中国饮用水 行业,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在天津兴建矿泉水厂。1998年又耗资4000万元人民币收购上 海某饮料厂,并增加投资3亿元人民币扩建成年产5亿公升纯净水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然而,QC在中国饮用水市场上面临严峻挑战。第一,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中国由于收 入水平、消费者对茶饮料偏好等方面因素,饮用水市场总体规模还比较小。第二,从市场竞 争情况看,中国市场上有几千家质量低、效率低但成本也很低的地方瓶装水厂。由于饮用水 缺乏明确的卫生和技术质量标准,进入门槛比较低。QC公司基于在饮用水行业的经验和对 自身品牌的严格质量要求,引进意大利、法国等现代化大型设备,严格控制生产流程,检测 要求精益求精,使其产品质量优异但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资产折旧成本)高昂。因而,Q心 饮用水面临的困难是,相对于国内很多竞争对手缺少价格优势,相对于如达能集团这样的国 际竞争对手又缺少规模优势。 在上述背景下,虽然QC公司凭借其成功的中国营销队伍、优质品牌效益可以吸引一部 分高端客户群并占有一定市场,然而维持低价销售且无法达到规模产量,长期亏损则不可避 兔,退出似乎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选择。然而,实际上,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没成本,QC想要 退出也不容易。沉没成本与企业经营决策 案例一: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 2000 年 8 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 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 1992 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 MD90 干线飞机。1997 年项目全面 展开,1999 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 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 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 术方面已达到 90 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 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 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角 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 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 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 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 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案例二: QC 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之一,1990 年,QC 公司瞄准发展中的中国饮用水 行业,投资近 2 亿元人民币在天津兴建矿泉水厂。1998 年又耗资 4 000 万元人民币收购上 海某饮料厂,并增加投资 3 亿元人民币扩建成年产 5 亿公升纯净水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然而,QC 在中国饮用水市场上面临严峻挑战。第一,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中国由于收 入水平、消费者对茶饮料偏好等方面因素,饮用水市场总体规模还比较小。第二,从市场竞 争情况看,中国市场上有几千家质量低、效率低但成本也很低的地方瓶装水厂。由于饮用水 缺乏明确的卫生和技术质量标准,进入门槛比较低。QC 公司基于在饮用水行业的经验和对 自身品牌的严格质量要求,引进意大利、法国等现代化大型设备,严格控制生产流程,检测 要求精益求精,使其产品质量优异但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资产折旧成本)高昂。因而,QC 饮用水面临的困难是,相对于国内很多竞争对手缺少价格优势,相对于如达能集团这样的国 际竞争对手又缺少规模优势。 在上述背景下,虽然 QC 公司凭借其成功的中国营销队伍、优质品牌效益可以吸引一部 分高端客户群并占有一定市场,然而维持低价销售且无法达到规模产量,长期亏损则不可避 免,退出似乎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选择。然而,实际上,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没成本,QC 想要 退出也不容易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