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拥有并受它监管,故应被视为一个政府部门”,从 而可获得国家豁免而不受新加坡法院的管辖和法庭程序的约束。但是它未获成 功,请求遭到了新加坡法院的驳回。 国家豁免是一项确立己久并得到广泛承认的国际法原则,它又称国家主权豁 免或国家管辖豁免,是指一个国家及其财产免受其他国家国内法院的司法管辖。 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主权国家一律平等”,“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早在1949 年之前,上海地区法院在审理里泽福·弗雷斯诉苏维埃商船队案中就肯定了国家 豁免原则。在“湖广铁路债券案”以及“海后一号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坚持国家及其财产享有豁免是一项国际法原则,严正指出了他国法院受理以中 国为被告的案件是对本国主权的侵犯。 “国家”一词是一个抽象概念,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 往是由具体的代表国家的机构来实现的,因而一旦出现法律纠纷,被索偿的通常 也是这些特定国家机构,而不是“国家”这一符号。故所谓的国家豁免在个案中 就体现为某个国家机构所享有的不受管辖的特权。因此,界定哪些组织构成国际 法上认可的“国家机构”就决定了国家豁免制度的主体范围的宽窄。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问题特设委员会在2002年2月提交的《国家及 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草案第2条中规定了“国家”是指:(1)国家及其政府的 各种机关:(2)有权行使主权权力并以该身份行事的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或国家 政治区分单位:(3)国家机构或部门或其他实体,但须他们有权行使并且实际在 行使国家的主权权力:(4)以国家代表身份行事的国家代表。” 最近一个和中国有关的案例是:2002年5月自称受到“迫害”而出走美国的 “中国第三大富豪”一前华晨集团的董事长仰融以自身及家人的财产被剥夺为 由在美国联邦法院以个人名义起诉辽宁省政府,此案在2003年8月7日得到受 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首次立 案受理状告中国地方一级政府的诉讼案件。但是,两年之后的2005年6月,美国 当地法院认定因辽宁省政府可享有“国家豁免特权”,故美国法院对仰融所提起 诉讼的事项不具有司法管辖权。显然,辽宁省地方政府可归类为前面提到的《国 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草案第2条中的“有权行使主权权力并以该身份行事 的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或国家政治区分单位”,而有资格成为享受国际法上主权 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拥有并受它监管,故应被视为一个政府部门”,从 而可获得国家豁免而不受新加坡法院的管辖和法庭程序的约束。但是它未获成 功,请求遭到了新加坡法院的驳回。 国家豁免是一项确立已久并得到广泛承认的国际法原则,它又称国家主权豁 免或国家管辖豁免,是指一个国家及其财产免受其他国家国内法院的司法管辖。 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主权国家一律平等”,“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早在1949 年之前,上海地区法院在审理里泽福·弗雷斯诉苏维埃商船队案中就肯定了国家 豁免原则。在“湖广铁路债券案”以及“海后一号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坚持国家及其财产享有豁免是一项国际法原则, 严正指出了他国法院受理以中 国为被告的案件是对本国主权的侵犯。 “国家”一词是一个抽象概念,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 往是由具体的代表国家的机构来实现的,因而一旦出现法律纠纷,被索偿的通常 也是这些特定国家机构,而不是“国家”这一符号。故所谓的国家豁免在个案中 就体现为某个国家机构所享有的不受管辖的特权。因此,界定哪些组织构成国际 法上认可的“国家机构”就决定了国家豁免制度的主体范围的宽窄。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问题特设委员会在2002年2月提交的《国家及 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草案第2条中规定了“国家”是指: (1) 国家及其政府的 各种机关;(2) 有权行使主权权力并以该身份行事的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或国家 政治区分单位;(3) 国家机构或部门或其他实体,但须他们有权行使并且实际在 行使国家的主权权力;(4) 以国家代表身份行事的国家代表。” 最近一个和中国有关的案例是:2002年5月自称受到“迫害”而出走美国的 “中国第三大富豪”——前华晨集团的董事长仰融以自身及家人的财产被剥夺为 由在美国联邦法院以个人名义起诉辽宁省政府,此案在2003年8月7日得到受 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首次立 案受理状告中国地方一级政府的诉讼案件。但是,两年之后的2005年6月,美国 当地法院认定因辽宁省政府可享有“国家豁免特权”,故美国法院对仰融所提起 诉讼的事项不具有司法管辖权。显然,辽宁省地方政府可归类为前面提到的《国 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草案第2条中的“有权行使主权权力并以该身份行事 的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或国家政治区分单位”,而有资格成为享受国际法上主权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