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 無愧。”① 文天祥能捨生取義,則正氣必托之於天地之間,植根於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層 記億當中,只要此文明未被泯滅,則個人曾經的奉獻與功績必伴隨其間,為後人 敬仰。而這也就是偉大人格超越性之所在。北宋學者邵雍《皇極經世》:“人謂 仲尼惜乎無土,吾獨以為不然。匹夫以百畝為土,大夫以百里為土,諸侯以四境 為土,天子以四海為土,仲尼以萬世為土。”邵雍在這裡以孔子對華夏文化的貢 獻給予至髙的評價,指岀孔子自覺傳承上古文化,融自己的才學、生命於華夏文 化中,其思想仍滋養著後人的精神生活。顔之推《顔氏家訓》最後也論述到這 問題: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險畏之途’千禍難之事’貪欲以傷生’讒 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 泯軀而濟國,君子不昝也。② 顏氏因侯景之亂有感而發,為道義,國家的利益赴難,則“養生喪死無所憾 養正氣為養生之大端,不可不知。 《乾》卦《文言》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 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 神乎?③ 此句內蘊隱義,“大人”並非實指,而是指一個人高尚的人格,一個人養成 美好的品質、節操,形成高貴的人格,並將這種人格融入到文化中,則人格的光 輝就可達到與天地萬物並行的境界。從這個角度上看,《乾·文言》昭示著個人 浩然正氣”的高貴與魄力所在。 總結:養生包括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良好心態,培養良好的品德和獨立的人 格。《周易》與養生的關係密切,《周易》的卦、爻辭、十翼有對疾病預防、治 療的粗略記載。《周易》關注人的身心和諧,身體上,日常生活當節飲食。飲食 以清淡為主,不可追求膏粱厚味;心理上,強調保持良好的心態,平時好學不倦, 保持豁達開朗的人生觀,由《易》盛衰相伴的變化原理,洞察人事、宇宙的變化 《周易》時、位、中、正的易例又啓發人們在生活中要定位好自己的目標。 綜考本身性格、能力以及實際情況來設定目標,且不被外物誘惑,堅持這一目標, 從而在生活中保持剛健進取,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養生又牽涉到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從《周易》體現個人對自己品行要求上, ①見《文天祥傳》,[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6冊,第12540頁 3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362頁 ③黄壽祺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21頁10 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 無愧。”① 文天祥能捨生取義,則正氣必托之於天地之間,植根於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層 記憶當中,只要此文明未被泯滅,則個人曾經的奉獻與功績必伴隨其間,為後人 敬仰。而這也就是偉大人格超越性之所在。北宋學者邵雍《皇極經世》:“人謂 仲尼惜乎無土,吾獨以為不然。匹夫以百畝為土,大夫以百里為土,諸侯以四境 為土,天子以四海為土,仲尼以萬世為土。”邵雍在這裡以孔子對華夏文化的貢 獻給予至高的評價,指出孔子自覺傳承上古文化,融自己的才學、生命於華夏文 化中,其思想仍滋養著後人的精神生活。顏之推《顏氏家訓》最後也論述到這一 問題: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險畏之途,干禍難之事,貪欲以傷生,讒 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 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② 顏氏因侯景之亂有感而發,為道義,國家的利益赴難,則“養生喪死無所憾”。 養正氣為養生之大端,不可不知。 《乾》卦《文言》: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 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 神乎?③ 此句內蘊隱義,“大人”並非實指,而是指一個人高尚的人格,一個人養成 美好的品質、節操,形成高貴的人格,並將這種人格融入到文化中,則人格的光 輝就可達到與天地萬物並行的境界。從這個角度上看,《乾·文言》昭示著個人 “浩然正氣”的高貴與魄力所在。 總結:養生包括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良好心態,培養良好的品德和獨立的人 格。《周易》與養生的關係密切,《周易》的卦、爻辭、十翼有對疾病預防、治 療的粗略記載。《周易》關注人的身心和諧,身體上,日常生活當節飲食。飲食 以清淡為主,不可追求膏粱厚味;心理上,強調保持良好的心態,平時好學不倦, 保持豁達開朗的人生觀,由《易》盛衰相伴的變化原理,洞察人事、宇宙的變化。 《周易》時、位、中、正的易例又啓發人們在生活中要定位好自己的目標。 綜考本身性格、能力以及實際情況來設定目標,且不被外物誘惑,堅持這一目標, 從而在生活中保持剛健進取,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養生又牽涉到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從《周易》體現個人對自己品行要求上, ① 見《文天祥傳》,[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1977 年版,第 36 冊,第 12540 頁. ② 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 1993 年版.第 362 頁. ③ 黃壽祺 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 第 2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