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试卷代号:216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一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大众传播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3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 选择、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知晓权是指公众有权通过大众媒介了解政府、社会变化的权利,从其原初意义上来说, 它更强调通过新闻媒介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监督。 3.副语言又称伴随语言,主要是指人在说话时伴随语言所产生的一些发音行为和语音现 象,如音域的宽窄、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等。除了这些与言语同时发生的语音现象之外, 哭声、笑声、叫喊声、咳嗽声等语音现象通常也被划入副语言范畴之内。 4.人内传播,又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内向传播等,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信息传播过程, 沉思默想、自言自语等都属于典型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其他人类传播得以展开的基础,没 有人内传播能力,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都无从进行。 5.群体压力是指集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 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6.大众社会中的大众具有如下特点: (1)心里隔绝。(4分) (2)非人格化。(4分) (3)组织松散。(4分) (4)个性凸显。(3分) 7.(1)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效果理论是一种强效果论,即 后来常说的“子弹论”、“魔弹论”、“靶子论”或“皮下注射论”。他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抗 825试卷代号 6 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3 年7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 选择、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 知 晓权是 公众 通过 政府 社会 初意义上来说 它更强调通过新闻媒介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监督。 3. 主要是指 说话 产生 音行为 和 音现 象,如音域的宽塔、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等。除了这些与言语同时发生的语音现象之外, 哭声、笑声、叫喊声、咳嗽声等语音现象通常也被划人副语言范畴之内. 4. 传播 传播等 是发生在 播过程 沉思默想、自言自语等都属于典型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其他人类传播得以展开的基础,没 有人内传播能力,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都无从进行。 5. 体压 见对成 或少 意见所产 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二、问答题{每小题 6. 社会 众具 (1)心里隔绝。 (2) 人格化 。(4 (3)组织松散。 (4) (3 7. (1)第一个时期,是 0世纪初至 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效果理论是一种强效果论,即 后来常说的"子弹论"、"魔弹论"、"靶子论"或"皮下注射论"。他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抗 82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