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病害控制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应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栽培和药剂防治为辅,实施分区治理的 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现在已有50多 个抗条锈基因完成了染色体定位,还有一批抗条锈基因已经命名,但尚未定位(例如 Yrl,Yrl2,Yr13和Yr4)。在控制小麦群体基因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基因多样性这一抗锈关 键因素,避免小麦抗锈品种抗源单一化,实施小麦不同抗锈基因品种的合理布局。另外,还 可以培育和利用聚合品种(将多个抗病基因聚合在一个品种中)、多系品种(抗不同生理小 种的多个品系的组合)或多抗品种(抗多个小种,或兼抗其他病害的品种)。 此外,要充分利用外源基因来丰富小麦的抗锈基因。例如长穗偃麦草、簇毛麦和华山新 麦草等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具有对条中29号、30号、31号等小种具有极高价值的抗锈 基因,此类基因有较强的传递性能,可在小麦遗传背景下有效表达。将长穗偃麦草的抗锈基 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的著名品种小偃6号,在我国小麦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次是将中 间偃麦草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的中4和中5等品种,可抗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条 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同时兼抗黄矮病,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和重 要抗源 2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在小麦锈病的越夏区和越冬区分别种植不同抗源类型的小 麦品种,可切断锈菌的周年循环,减少锈菌优势小种形成的机会,减缓小麦品种抗锈基因失 效的速度:同一地区应实行抗源多样化。我国由于实施了小麦抗锈基因合理布局,有效遏制 了锈病的发展。如在江汉平原、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部暑绵阳系统品种,甘肃天水地区部暑 天选和清农系统,关中部暑小偃系统,陇东和渭北部暑水源系统,河南发展豫麦系统,山东 发展鲁麦系统,抗锈基因的这种部局基本上是不冋流行区具不同抗源,对遏制条锈病的灾变 势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品种的合理利用方面,实行多品种分区布局,另外还要注意应用具 有避病性(早熟)、慢病性、耐病性和高温抗病性等特点的品种。 3栽培防治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减轻秋苗发病,减少秋季菌源。越夏区要消灭自生 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应増施磷、钾肥,增强植 株抗病性,减少锈病发生:合理灌溉,将病害的发生和产量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4药剂防治在锈病暴发流行的情况下,药剂防治是大面积控制锈病流行的主要应急措 施。药剂拌种是在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控制菌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要推广种子包衣技 术,不但可以克服由于药剂拌种技术掌握不当影响出苗的问题,也可通过种子包衣兼治多种 病虫害。20世纪70年代以前用于防治锈病的药剂主要有敌锈钠、敌锈酸、氟制剂、代森锌 等。目前可用粉锈宁、速保利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成株期喷雾。粉锈宁可按麦种重量0.03% (ai)拌种,速保利可按种子量0.01%(ai)拌种,持效期可达50以上。成株期田间病叶率 达2%~4%时,应进行叶面喷雾,每hm2用粉锈宁(ai)75-135g,用速保利(ai)45-~60g, 次施药即可控制成株期危害病害控制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应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栽培和药剂防治为辅,实施分区治理的 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现在已有 50 多 个抗条锈基因完成了染色体定位,还有一批抗条锈基因已经命名,但尚未定位(例如 Yr11,Yr12,Yr13 和 Yr14)。在控制小麦群体基因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基因多样性这一抗锈关 键因素,避免小麦抗锈品种抗源单一化,实施小麦不同抗锈基因品种的合理布局。另外,还 可以培育和利用聚合品种(将多个抗病基因聚合在一个品种中)、多系品种(抗不同生理小 种的多个品系的组合)或多抗品种(抗多个小种,或兼抗其他病害的品种)。 此外,要充分利用外源基因来丰富小麦的抗锈基因。例如长穗偃麦草、簇毛麦和华山新 麦草等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具有对条中 29 号、30 号、31 号等小种具有极高价值的抗锈 基因,此类基因有较强的传递性能,可在小麦遗传背景下有效表达。将长穗偃麦草的抗锈基 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的著名品种小偃 6 号,在我国小麦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次是将中 间偃麦草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的中 4 和中 5 等品种,可抗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条 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同时兼抗黄矮病,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和重 要抗源。 2.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 在小麦锈病的越夏区和越冬区分别种植不同抗源类型的小 麦品种,可切断锈菌的周年循环,减少锈菌优势小种形成的机会,减缓小麦品种抗锈基因失 效的速度;同一地区应实行抗源多样化。我国由于实施了小麦抗锈基因合理布局,有效遏制 了锈病的发展。如在江汉平原、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部暑绵阳系统品种,甘肃天水地区部暑 天选和清农系统,关中部暑小偃系统,陇东和渭北部暑水源系统,河南发展豫麦系统,山东 发展鲁麦系统,抗锈基因的这种部局基本上是不同流行区具不同抗源,对遏制条锈病的灾变 势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品种的合理利用方面,实行多品种分区布局,另外还要注意应用具 有避病性(早熟)、慢病性、耐病性和高温抗病性等特点的品种。 3.栽培防治 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减轻秋苗发病,减少秋季菌源。越夏区要消灭自生 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 株抗病性,减少锈病发生;合理灌溉,将病害的发生和产量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4.药剂防治 在锈病暴发流行的情况下,药剂防治是大面积控制锈病流行的主要应急措 施。药剂拌种是在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控制菌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要推广种子包衣技 术,不但可以克服由于药剂拌种技术掌握不当影响出苗的问题,也可通过种子包衣兼治多种 病虫害。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用于防治锈病的药剂主要有敌锈钠、敌锈酸、氟制剂、代森锌 等。目前可用粉锈宁、速保利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成株期喷雾。粉锈宁可按麦种重量 0.03% (a.i.)拌种,速保利可按种子量 0.01%(a.i)拌种,持效期可达 50d 以上。成株期田间病叶率 达 2%~4%时,应进行叶面喷雾,每 hm2 用粉锈宁(a.i)75~135g,用速保利(a.i)45~60g, 一次施药即可控制成株期危害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