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等,足以抵销因锈病造成的部分损失。在锈病流行时,耐锈品种具有明显的保产作用。 除以上三种类型的抗锈性以外,还有一些品种具有避病性,在发病盛期到来时己处于生 育阶段晚期,损失相对较少。此种避病性不是真正的抗病性,在锈病发生比常年提早的大流 行年份,也可遭受严重损失 我国主要抗病品种和抗源材料具有Yr′、Yr2、Y3、Yr6、Yr7、Y9、Yr10、SD、SU、A 等10个抗条锈主效基因。其中含Y9基因的品种最多。基因鉴定工作非常重要,因为不同 名称的抗源材料可能带有同一抗病基因,而育成的不同品种就可能携带同一抗病基因。种植 这些品种就可能加速对该抗病基因有毒性小种的发展和由此导致抗病性"丧失"。 环境条件的影响:影响条锈病发生和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雨水和结露。夏秋多雨,有 利于越夏菌源繁殖和秋苗发病;冬季多雪,有利于保护菌源越冬;3~-5月,尤其是3-4月 份雨水多、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展和蔓延。在早春无雨情况下,病叶死亡快 不利于条锈病流行 栽培管理:如耕作、播期、密度、水肥管理和收获方式等对麦田小气候、植株抗病性和 锈病发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冬灌有利于锈菌越冬:麦田管理不当,追施氮肥过多过晚,使麦 株贪青晩熟,加重锈病发生:大水漫灌能提高小气候湿度,有利于锈菌侵染 预测预报 小麦锈病预测预报包括病情预测、生理小种消长和品种抗性变异预测、以及防治效果和 产量损失预测等,但我国目前尚仅限于病情预测预报。病情预测预报分为常规预测和数理统 计预测两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以当地菌源数量、大面积品种感病情况、以及影响锈菌侵染、 繁殖和传播的气象因素等的组合状况。对于无当地越冬菌源的地区,则要监测外来菌源多少 和到达的时间早晚。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一般主要根据菌源和气象因素来进行 预测 根据预报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冬前长期预测、早春中期预测和防治适期预测。 冬前长期预测: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秋苗发病重,冬季气温偏高,土壤墒 情好或冬季积雪时间长,次年3~5月降雨多,尤其是早春1个月左右的降雨多于常年,则晚 春病害就可能大流行或中度流行 早春中期预测:越冬率高,早春菌源量大,气温回升早,春季关键时期雨水多,将可能 发生大流行或中度流行。若春季菌量中等,关键时期雨水多,将可能发生中度流行甚至大流 行。若早春菌量少,一般不会流行。但若外来菌源量大,则会引起后期流行 防治适期预测:以小麦拔节后的病情和气象预报为基础,作出小麦乳熟后期的病情流行 程度的预测,以确定是否进行药剂防治。 随着数量流行学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目前国际上倾向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制约锈 病流行的多个气象和生物因子的大量观测数据进行筛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将筛选出对预 报量贡献最大的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最优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于预测。我国自20世 纪80年代以来也开展了小麦锈病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简要模拟模 型,用于条锈病的短期预测。90年代初又硏制成功条锈病大区流行动态模型。尽管计算机 模拟模型尚不太完善,距实用尚有一定的距离,但这是研究病害流行、预测和管理等领域的 个重要方向。等,足以抵销因锈病造成的部分损失。在锈病流行时,耐锈品种具有明显的保产作用。 除以上三种类型的抗锈性以外,还有一些品种具有避病性,在发病盛期到来时已处于生 育阶段晚期,损失相对较少。此种避病性不是真正的抗病性,在锈病发生比常年提早的大流 行年份,也可遭受严重损失。 我国主要抗病品种和抗源材料具有 Yr1、Yr2、Yr3、Yr6、Yr7、Yr9、Yr10、SD、SU、A 等 10 个抗条锈主效基因。其中含 Yr9 基因的品种最多。基因鉴定工作非常重要,因为不同 名称的抗源材料可能带有同一抗病基因,而育成的不同品种就可能携带同一抗病基因。种植 这些品种就可能加速对该抗病基因有毒性小种的发展和由此导致抗病性"丧失"。 环境条件的影响:影响条锈病发生和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雨水和结露。夏秋多雨,有 利于越夏菌源繁殖和秋苗发病;冬季多雪,有利于保护菌源越冬;3~5 月,尤其是 3-4 月 份雨水多、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展和蔓延。在早春无雨情况下,病叶死亡快, 不利于条锈病流行。 栽培管理:如耕作、播期、密度、水肥管理和收获方式等对麦田小气候、植株抗病性和 锈病发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冬灌有利于锈菌越冬;麦田管理不当,追施氮肥过多过晚,使麦 株贪青晚熟,加重锈病发生;大水漫灌能提高小气候湿度,有利于锈菌侵染。 预测预报 小麦锈病预测预报包括病情预测、生理小种消长和品种抗性变异预测、以及防治效果和 产量损失预测等,但我国目前尚仅限于病情预测预报。病情预测预报分为常规预测和数理统 计预测两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以当地菌源数量、大面积品种感病情况、以及影响锈菌侵染、 繁殖和传播的气象因素等的组合状况。对于无当地越冬菌源的地区,则要监测外来菌源多少 和到达的时间早晚。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一般主要根据菌源和气象因素来进行 预测。 根据预报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冬前长期预测、早春中期预测和防治适期预测。 冬前长期预测: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秋苗发病重,冬季气温偏高,土壤墒 情好或冬季积雪时间长,次年 3~5 月降雨多,尤其是早春 1 个月左右的降雨多于常年,则晚 春病害就可能大流行或中度流行。 早春中期预测:越冬率高,早春菌源量大,气温回升早,春季关键时期雨水多,将可能 发生大流行或中度流行。若春季菌量中等,关键时期雨水多,将可能发生中度流行甚至大流 行。若早春菌量少,一般不会流行。但若外来菌源量大,则会引起后期流行。 防治适期预测:以小麦拔节后的病情和气象预报为基础,作出小麦乳熟后期的病情流行 程度的预测,以确定是否进行药剂防治。 随着数量流行学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目前国际上倾向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制约锈 病流行的多个气象和生物因子的大量观测数据进行筛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将筛选出对预 报量贡献最大的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最优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于预测。我国自 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也开展了小麦锈病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简要模拟模 型,用于条锈病的短期预测。90 年代初又研制成功条锈病大区流行动态模型。尽管计算机 模拟模型尚不太完善,距实用尚有一定的距离,但这是研究病害流行、预测和管理等领域的 一个重要方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