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002开放时代 的关系是暧昧的。西方的同性恋者通过“出柜”( coming-out)获得一种独立于异性恋血缘 家庭的新的认同空间,而华人“同志”—正如《喜宴》中生动呈现的那样—通过“同志” 和父母双方的妥协,解决同性恋面临的家庭伦理困境同性欲望以一种暧昧的方式被纳 入异性恋主导的家庭体系之中,而不是从中挣脱出来。第二,同性恋关系和异性恋婚姻总 是纠结在一起的,绝对的同性恋伴侣关系常常由于巨大的社会和家庭压力而历经坎坷 甚至解体。异性恋婚姻总是笼罩在同性恋伴侣关系上的阴影,这是以国内为背景的同性 恋题材电影的永恒主题,比如《霸王别姬》、《蓝宇》和《春风沉醉的晚上》。第三,中国古代 照性别和社会地位差异组织起来的同性恋关系模式,相比平等的现代同性恋关系模 式,在华语电影中更加常见。《霸王别姬》和《喜宴》体现了“大男人”和“小女人”的关系模 式。传统社会中同性恋关系中的一尊一卑、一高一低的社会地位差异也体现在《蓝宇》和 《夜奔》中的同性情感关系之中。第四除了极少的例外(比如《孽子》),同性恋社区在华语 电影中是很难看到的,和其他同性恋者的联系似乎仅仅限于迫不及待需要发泄的欲望。 提供情感和精神支持的社区,既不是《东宫西宫》中面临政府严厉压制下公园中的露天 渔场”,也不是《河流》中导致乱伦悲剧的黑漆漆的同性恋桑拿房。最后,早期华语同性恋 材电影中人物,大多不具备正面积极的身份认同,正如贝瑞( Barry D.Adam)以《东宫 西宫》、《春光乍泄》和《爱情万岁》为主要文本分析的那样,这些电影的主角都无一例外地 重复“优郁的年轻人”的形象,虽然他们身上的寂寞和孤僻源于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语境 但都通过同性恋这一另类的社会存在得到了彰显。⑩这种充满困惑和幽暗落寞的人格特 质,从另外一层语义体现了华人同性恋身份认同的暧昧性 在华语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中,暧昧更是一种进行再现的政治策略,以应对严厉的电 影审查制度,这在国内尤其如此。运用这种策略的可能性,首先是来自上文分析的同性恋 在中国历史上“暧昧”的文化空间,这突出表现在与戏曲和优伶文化的关联。戏曲,是华语 同性恋电影中一个独特的意象,这是西方同性恋电影中所没有的。中国的同性恋和传统 戏曲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优伶同性恋是中国古代同性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梨 园中普遍存在的看戏和狎优的现象,虽然有悖儒家的正统但因其对审美的追求,而被社 会赋予了“风雅”的意义,在明清时期甚至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④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 化中同性恋“暧昧”特质的景观。这一段受到认可的“暧昧”的历史,为中国大陆电影突破 同性恋禁区进行“暧昧”的再现提供了一条合法的路径,这就不难理解少数几部在大陆公 映的直接涉及同性恋内容的电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黄健中的《银饰》,还有引发 同性恋联想的陈凯歌的最新作品《梅兰芳》—都是与戏曲、梨园有关的历史题材影片。 在官方审查机构看来,这些影片展现了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而只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如果影片反映的是当代社会,暧昧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突出体现在2008年 上映的顾长卫导演的《立春》中。在这部获得普遍好评的影片中,出现了一个生活在中国 北方闭塞小城中的男性舞蹈老师的形象。尽管片中并未直接表明这位胡老师是一个同性 恋者,但影片多次予以了暗示除了女性化的举止和职业,胡老师在影片中称自己是“这 万方数据2010/02 开 放 时 代 的关系是暖昧的。西方的同性恋者通过“出柜”(coming—out)获得一种独立于异性恋血缘 家庭的新的认同空间,而华人“同志”——正如《喜宴》中生动呈现的那样——通过“同志” 和父母双方的妥协,解决同性恋面临的家庭伦理困境,同性欲望以一种暧昧的方式被纳 入异性恋主导的家庭体系之中,而不是从中挣脱出来。第二,同性恋关系和异性恋婚姻总 是纠结在一起的,绝对的同性恋伴侣关系常常由于巨大的社会和家庭压力而历经坎坷, 甚至解体。异性恋婚姻总是笼罩在同性恋伴侣关系上的阴影,这是以国内为背景的同性 恋题材电影的永恒主题,比如《霸王别姬》、《蓝宇》和《春风沉醉的晚上》。第三,中国古代 按照性别和社会地位差异组织起来的同性恋关系模式,相比平等的现代同性恋关系模 式,在华语电影中更加常见。《霸王别姬》和《喜宴》体现了“大男人”和“小女人”的关系模 式。传统社会中同性恋关系中的一尊一卑、一高一低的社会地位差异也体现在《蓝宇》和 《夜奔》中的同性情感关系之中。第四,除了极少的例外(比如《孽子》),同性恋社区在华语 电影中是很难看到的,和其他同性恋者的联系似乎仅仅限于迫不及待需要发泄的欲望。 提供情感和精神支持的社区,既不是《东宫西宫》中面临政府严厉压制下公园中的露天 “渔场”,也不是《河流》中导致乱伦悲剧的黑漆漆的同性恋桑拿房。最后,早期华语同性恋 题材电影中人物,大多不具备正面积极的身份认同,正如贝瑞(Barry D.Adam)以《东宫 西宫》、《春光乍泄》和《爱情万岁》为主要文本分析的那样,这些电影的主角都无一例外地 重复“忧郁的年轻人”的形象,虽然他们身上的寂寞和孤僻源于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语境, 但都通过同性恋这一另类的社会存在得到了彰显。⑩这种充满困惑和幽暗落寞的人格特 质,从另外一层语义体现了华人同性恋身份认同的暖昧性。 在华语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中,暖昧更是一种进行再现的政治策略,以应对严厉的电 影审查制度,这在国内尤其如此。运用这种策略的可能性,首先是来自上文分析的同性恋 在中国历史上“暧昧”的文化空间,这突出表现在与戏曲和优伶文化的关联。戏曲,是华语 同性恋电影中一个独特的意象,这是西方同性恋电影中所没有的。中国的同性恋和传统 戏曲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优伶同性恋是中国古代同性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梨 园中普遍存在的看戏和狎优的现象,虽然有悖儒家的正统,但因其对审美的追求,而被社 会赋予了“风雅”的意义,在明清时期甚至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⑩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 化中同性恋“暖昧”特质的景观。这一段受到认可的“暖昧”的历史,为中国大陆电影突破 同性恋禁区进行“暧昧”的再现提供了一条合法的路径,这就不难理解少数几部在大陆公 映的直接涉及同性恋内容的电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黄健中的《银饰》,还有引发 同性恋联想的陈凯歌的最新作品《梅兰芳》——都是与戏曲、梨园有关的历史题材影片。 在官方审查机构看来,这些影片展现了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而只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如果影片反映的是当代社会,暖昧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突出体现在2008年 上映的顾长卫导演的《立春》中。在这部获得普遍好评的影片中,出现了一个生活在中国 北方闭塞小城中的男性舞蹈老师的形象。尽管片中并未直接表明这位胡老师是一个同性 恋者,但影片多次予以了暗示:除了女性化的举止和职业,胡老师在影片中称自己是“这 口 88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