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岁寒三友 之六夫子《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又云“《易传》论交之道。“贵在同心。”“声 应气求”“物以类聚”与《论语》所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见《卫灵公》)之意相同。”又 言“德不孤,必有邻”。(见《里仁》)“《易传》教人要履信思顺,能以尚贤与《论语》“君子 尊贤而容众。”(见《子张》)《易传》教人要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论语》也屡屡反对谄媚 使佞。六师终身信守先圣教诲结朋交友之道,故拥有一批同气相求、同心同德、心心相印、 难舍难分的好友,终生至交。他们的高情厚谊芳香四溢令人倾慕,皆成文坛之美谈 1942年8月,六师在应聘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文史地科国文副教授。1942年5 月该校刚从永安霞岭村迁往南平水商。六师与艺术科教授画家吴茀之(溪)、文史地科国文 副教授诗人包树裳过从最密,吟诗赏画,切磋学问,号为“岁寒三友”。 吴茀之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领头人。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1900年4月26 日出生。强调教书又教人,提倡人格教育。“文革”中,作《篱菊图》、《松色不肯秋》,被诬 为“黑画”,被批斗,于1977年7月26日逝世。一生淡于名利,埋头于艺术创作和美术教 育事业,擅长意笔花鸟:间作山水、人物、走兽,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包笠山名樹棠,字笠山、伯芾,福建上杭人。1902年出生。曾仼福建師範大學等校 教授。精于诗词、著有《汀州艺文志》、《四家诗传授表证》、《笠山诗文集》、《训诂学》、《文 字学概要》等。他们均于年富力强之季在自已所从事之领域已成一方神圣 以诗言志德音孔昭 他们的结交始于声应气求。1942年当六师和包笠山刚来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时均 在该校纪念刊上发表了诗作,早先到达的吴茀之也榜上有名。处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避难 于偏僻山区坚持后方教学工作。时局的艰难、现实的黑暗、心情的愁苦可想而知。当此之时, 只有友谊、知交才可以弥補了这一切 先是吴茀之《与诸生游法云庵》(三首选一) 幽討何须远,水南复水东;看天黄叶下,曳杖白云中。鸡犬神仙乐,鱼樵道路通:一庵吾 欲住,谁说未尘空。” 包笠山《暗香·水南梅花用石帚韵》:“……南国。雁声寂。又绎使不来。伤离怀积。 引泉欲竭。齋夜遥遥梦魂忆。希见三冬雨霰。红萼衬寒柯深碧。忽冻雀。飞去也。影儿觑得 黄之六《次韵新月答槐轩先生》:“……别来罹百忧。万言难一布。执笔泪酸辛。启 口恨凝冱。观政柢货财。用人随好恶。万钱市片肉。千钱买一芋。頫首顺受之。敢笑不敢怒。 水火孑遗民。谁能乐生趣。天纵槐轩翁。学易忘忧怖。历劫志弥坚。容颜不改故。何日奉階 平。燕台重拜晤。”(以上诗作均见《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民卅三级毕业纪念刊》) 呼朋携友交游遣怀 见《南旋集·与茀之笠山同游溪源庵》: 佳节逢寒食,呼朋出郭来。·龙钓穿岩出,凤冠对槛开。栖迟忘日暮,扶得短筇回。” 又《南旋集·同包笠山明翠楼》 拾级登明翠,危楼百尺开。九峰三面峙,双水夹城来。帆共波吞吐,车凭渡往回。高秋 临胜概,喜得故人陪。” 见《南旋集·次韵和茀之壬午除夕偶作》“沽来斗酒价十千,一醉如泥莫计钱。明日闽江春 色好,与君闲弄钓鱼船。” 又《海疆集·次韵和笠山》:4 3、岁寒三友 之六夫子《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又云“《易传》论交之道。“贵在同心。”“声 应气求”“物以类聚”与《论语》所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见《卫灵公》)之意相同。”又 言“德不孤,必有邻”。(见《里仁》)“《易传》教人要履信思顺,能以尚贤与《论语》“君子 尊贤而容众。”(见《子张》)《易传》教人要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论语》也屡屡反对谄媚 使佞。六师终身信守先圣教诲结朋交友之道,故拥有一批同气相求、同心同德、心心相印、 难舍难分的好友,终生至交。他们的高情厚谊芳香四溢令人倾慕,皆成文坛之美谈。 1942 年 8 月,六师在应聘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文史地科国文副教授。l942 年 5 月该校刚从永安霞岭村迁往南平水商。六师与艺术科教授画家吴茀之(溪)、文史地科国文 副教授诗人包树裳过从最密,吟诗赏画,切磋学问,号为“岁寒三友”。 吴茀之 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领头人。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1900 年 4 月 26 日出生。强调教书又教人,提倡人格教育。“文革”中,作《篱菊图》、《松色不肯秋》,被诬 为“黑画”,被批斗,于 1977 年 7 月 26 日逝世。一生淡于名利,埋头于艺术创作和美术教 育事业,擅长意笔花鸟;间作山水、人物、走兽,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包笠山 名樹棠,字笠山 、伯芾,福建上杭人。1902 年出生。曾任福建師範大學等校 教授。精于诗词、著有《汀州艺文志》、《四家诗传授表证》、《笠山诗文集》、《训诂学》、《文 字学概要》等。他们均于年富力强之季在自已所从事之领域已成一方神圣。 以诗言志 德音孔昭 他们的结交始于声应气求。1942 年当六师和包笠山刚来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时均 在该校纪念刊上发表了诗作,早先到达的吴茀之也榜上有名。处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避难 于偏僻山区坚持后方教学工作。时局的艰难、现实的黑暗、心情的愁苦可想而知。当此之时, 只有友谊、知交才可以弥補了这一切。 先是吴茀之《与诸生游法云庵》(三首选一) “幽討何须远,水南复水东;看天黄叶下,曳杖白云中。鸡犬神仙乐,鱼樵道路通;一庵吾 欲住,谁说未尘空。” 包笠山《暗香 • 水南梅花用石帚韵》:“……南国。雁声寂。又绎使不来。伤离怀积。 引泉欲竭。齌夜遥遥梦魂忆。希见三冬雨霰。红萼衬寒柯深碧。忽冻雀。飞去也。影儿觑得。” 黄之六《次韵新月答 槐轩先生》:“……别来罹百忧。万言难一布。执笔泪酸辛。启 口恨凝冱。观政秖货财。用人随好恶。万钱市片肉。千钱买一芋。頫首顺受之。敢笑不敢怒。 水火孑遗民。谁能乐生趣。天纵槐轩翁。学易忘忧怖。历劫志弥坚。容颜不改故。何日奉階 平。燕台重拜晤。”(以上诗作均见《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民卅三级毕业纪念刊》) 呼朋携友 交游遣怀 见《南旋集·与茀之笠山同游溪源庵》: “佳节逢寒食,呼朋出郭来。•龙彴穿岩出,凤冠对槛开。栖迟忘日暮,扶得短筇回。” 又《南旋集·同包笠山明翠楼》: “拾级登明翠,危楼百尺开。九峰三面峙,双水夹城来。帆共波吞吐,车凭渡往回。高秋 临胜概,喜得故人陪。” 见《南旋集·次韵和茀之壬午除夕偶作》“沽来斗酒价十千,一醉如泥莫计钱。明日闽江春 色好,与君闲弄钓鱼船。” 又《海疆集·次韵和笠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