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最柔软最坚韧的纽带,因为土地是家,家是自然,自然是我们永恒的归宿! 其实,要改变一个人的文化基因是多么的难,不仅是对于东方人,对于西方人,也亦是 如此。难怪被誉为“西方的老子”的海德格尔曾感叹道:“我想敲打一下西方人根深蒂固的 概念思维都是这样的难!”其实不必去说西方的普通群众,即使是对东方文化极为推崇的海 德格尔本人,他对于老庄的思想,又真的能认同多少呢?即使是对西方逻辑持批判态度的黑 格尔,他又能真的彻底抛弃脑海中那一整套西方哲学思想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很显而易见的。 五、东西文化究竟有无优劣之分? 与西方相比,中国人缺失的是一个属于人的最高理性的世界,少的是对心中信仰的绝对 虔诚与笃信,但西方思想同样身陷在对于天堂的向往中,失却了对现世的真正把握,这不能 不说是一种遗憾。西方人视现世为通往永恒天堂的路途中短暂的停留,现世的炼狱只不过是 他们跃升天界前所需经受的一种磨练与考验。但他们的永恒太遥远了,他们从公元前的古希 腊一路追来,足迹踏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他们要的那个永恒始终那么神秘,那么遥远。 在我眼里,他们就像是中国神话中的夸父,永远追寻着那团燃烧的灼热的火,那遥不可及的 光明的理想。而中国人却永远在自然的怀抱中安眠,他们似乎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那么多 挥之不去的牵绊,同时也缺乏理性的思辨力、创造力、批判力,没有了对世界、对自身局限 应有的敬畏感、虔诚感。这究竟是幸抑或是不幸呢?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到的特点与优势,同时也必可避免地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与残缺性。 自古文化的优劣是很难评判的。而我始终信奉的一句话是:“文化只有差异,而永远没有差 距。”当一个早晨你在一个印第安的洞穴中醒来,看着岩壁上古朴稚拙的岩画,看着洞外冉 冉升起的红日,很难说我们今天的现代文明比他们优越多少。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有它内在的原因:地理、气候、生态环境……也许当人类的胚胎刚在 沉睡的新大陆上萌动时,他们的脑海中业已有了他们今天的后代的影子。 六、结语 中国人失却了彼岸,西方人将此世放逐,两者都是不完整的,但我并不因此而感到缺憾, 也许事实本应如此,大河与海洋,注定要孕育出不同特质的文明,河水与海水,势必要浇灌 出不同的文明之花。倘若世界上的文明处处雷同,那才是最大的遗憾呢!我认为近代史最迷 人的一章便是中国与西方的相遇,虽然交织着战火身腥,但在那一刹那的惊喜与恍悟中,人 类的整个文明终归完整。它让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中国人睁开蒙昧的双眼,第一次目睹来自天 堂的光芒;它让西方人在东方温润永恒的土壤里找到了灵魂的栖息。但中国与西方,真的能 够完全交融吗?我想,最好的结局仍旧是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文化之根,保持一点距离,也 就保持了一点独立,一点神秘,一点美感,保留了那一份永恒的眺望与向往。 中国与西方,此岸与彼岸,如此靠近,又如此遥远,却永远,隔着一片海洋…… 参考文献 [1]方东美:《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方东美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8 最柔软最坚韧的纽带,因为土地是家,家是自然,自然是我们永恒的归宿! 其实,要改变一个人的文化基因是多么的难,不仅是对于东方人,对于西方人,也亦是 如此。难怪被誉为“西方的老子”的海德格尔曾感叹道:“我想敲打一下西方人根深蒂固的 概念思维都是这样的难!”其实不必去说西方的普通群众,即使是对东方文化极为推崇的海 德格尔本人,他对于老庄的思想,又真的能认同多少呢?即使是对西方逻辑持批判态度的黑 格尔,他又能真的彻底抛弃脑海中那一整套西方哲学思想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很显而易见的。 五、东西文化究竟有无优劣之分? 与西方相比,中国人缺失的是一个属于人的最高理性的世界,少的是对心中信仰的绝对 虔诚与笃信,但西方思想同样身陷在对于天堂的向往中,失却了对现世的真正把握,这不能 不说是一种遗憾。西方人视现世为通往永恒天堂的路途中短暂的停留,现世的炼狱只不过是 他们跃升天界前所需经受的一种磨练与考验。但他们的永恒太遥远了,他们从公元前的古希 腊一路追来,足迹踏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他们要的那个永恒始终那么神秘,那么遥远。 在我眼里,他们就像是中国神话中的夸父,永远追寻着那团燃烧的灼热的火,那遥不可及的 光明的理想。而中国人却永远在自然的怀抱中安眠,他们似乎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那么多 挥之不去的牵绊,同时也缺乏理性的思辨力、创造力、批判力,没有了对世界、对自身局限 应有的敬畏感、虔诚感。这究竟是幸抑或是不幸呢?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到的特点与优势,同时也必可避免地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与残缺性。 自古文化的优劣是很难评判的。而我始终信奉的一句话是:“文化只有差异,而永远没有差 距。”当一个早晨你在一个印第安的洞穴中醒来,看着岩壁上古朴稚拙的岩画,看着洞外冉 冉升起的红日,很难说我们今天的现代文明比他们优越多少。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有它内在的原因:地理、气候、生态环境„„也许当人类的胚胎刚在 沉睡的新大陆上萌动时,他们的脑海中业已有了他们今天的后代的影子。 六、结语 中国人失却了彼岸,西方人将此世放逐,两者都是不完整的,但我并不因此而感到缺憾, 也许事实本应如此,大河与海洋,注定要孕育出不同特质的文明,河水与海水,势必要浇灌 出不同的文明之花。倘若世界上的文明处处雷同,那才是最大的遗憾呢!我认为近代史最迷 人的一章便是中国与西方的相遇,虽然交织着战火身腥,但在那一刹那的惊喜与恍悟中,人 类的整个文明终归完整。它让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中国人睁开蒙昧的双眼,第一次目睹来自天 堂的光芒;它让西方人在东方温润永恒的土壤里找到了灵魂的栖息。但中国与西方,真的能 够完全交融吗?我想,最好的结局仍旧是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文化之根,保持一点距离,也 就保持了一点独立,一点神秘,一点美感,保留了那一份永恒的眺望与向往。 中国与西方,此岸与彼岸,如此靠近,又如此遥远,却永远,隔着一片海洋„„ 参考文献: [1]方东美:《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方东美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 [2]《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