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基层组织的可控性 合法化、资金支持 代表社区利益 国家 联合团体 基层组织 实现国家意图 协助联合团体工作 接受制度化管理 基层组织的参与性 图2国家法团主义视角下的国家与基层组织 在上述概念框架中,国家通过法律和制度安排给予联合团体以合法性和资金支持,并使其具有排 他性,联合团体对社区利益的代表性不受其他类似组织的竞争。联合团体的角色在这里则具有双重 性。一方面,它们既是国家组织和吸纳社会利益的媒介,也是国家推行政治意志和政策的有效渠道 另一方面,为实现这个目标,联合团体需要基层组织的协助,因此,联合团体对基层组织进行制度化的 管理,在被允许的条件下,基层组织向联合团体表达社区利益。对于基层组织来说,联合团体是在国 家层面实现社利益的政治参与渠道。总的来说,通过建立国家、联合团体、基层组织三者间的法团主 义模式,社区利益得以通过基层组织及其联合团体传递到国家,同时国家对基层组织的参与保持控制 力,从而建立了稳定的国家、社会关系 这一概念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新加坡社区治理中基层组织的作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新加坡社区治理的政治背景 基于四方面的原因,新加坡的执政党将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点 第一,党内左派势力的分离。早在建国之前,人民行动党内部激进的左派势力分离出来,成立 社会主义阵线”,并广泛争取工人、学生的支持,使得人民行动党不仅丧失了大批党员,同时失去了 很多民众的支持。有鉴于此,人民行动党意识到若要扩大支持、稳固统治,必须在社区层面做工作,避 免激进势力影响更多的民众(吕元礼等,2010:236) 第二,新的组屋社区的涌现。新加坡建国之后,人民行动党推行了组屋制度,即由政府出资建造 房屋,并通过补贴和优惠贷款政策使老百姓能买得起房,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念。组屋制度一方 面回应了民众最为紧迫的需求,实现了住房保障,另一方面,该制度推行后,大部分居民从传统社区搬 到新的组屋社区,社区人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区认同感亟待重建 第三,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国家,华人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但仍有15.1%的马来人、6.5%的印度人 以及2.4%的其他各种族人口。尽管在组屋制度推行时要求各个社区的入住人口都按照一定的多民 族比例混居,以此来促进民族间融合,然而多民族的格局仍为社区建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过去几十 年随着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社区居民的政治态度、社会需求也相应改变,人民行动党也必须更加重视 社区治理,从而保证参与渠道通畅、吸纳民众需求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图 2 国家法团主义视角下的国家与基层组织 在上述概念框架中,国家通过法律和制度安排给予联合团体以合法性和资金支持,并使其具有排 他性,联合团体对社区利益的代表性不受其他类似组织的竞争。联合团体的角色在这里则具有双重 性。一方面,它们既是国家组织和吸纳社会利益的媒介,也是国家推行政治意志和政策的有效渠道; 另一方面,为实现这个目标,联合团体需要基层组织的协助,因此,联合团体对基层组织进行制度化的 管理,在被允许的条件下,基层组织向联合团体表达社区利益。对于基层组织来说,联合团体是在国 家层面实现社利益的政治参与渠道。总的来说,通过建立国家、联合团体、基层组织三者间的法团主 义模式,社区利益得以通过基层组织及其联合团体传递到国家,同时国家对基层组织的参与保持控制 力,从而建立了稳定的国家、社会关系。 这一概念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新加坡社区治理中基层组织的作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三、新加坡社区治理的政治背景 基于四方面的原因,新加坡的执政党将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点。 第一,党内左派势力的分离。早在建国之前,人民行动党内部激进的左派势力分离出来,成立 “社会主义阵线”,并广泛争取工人、学生的支持,使得人民行动党不仅丧失了大批党员,同时失去了 很多民众的支持。有鉴于此,人民行动党意识到若要扩大支持、稳固统治,必须在社区层面做工作,避 免激进势力影响更多的民众( 吕元礼 等,2010: 236) 。 第二,新的组屋社区的涌现。新加坡建国之后,人民行动党推行了组屋制度,即由政府出资建造 房屋,并通过补贴和优惠贷款政策使老百姓能买得起房,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念 。组屋制度一方 面回应了民众最为紧迫的需求,实现了住房保障,另一方面,该制度推行后,大部分居民从传统社区搬 到新的组屋社区,社区人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区认同感亟待重建。 第三,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国家,华人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但仍有 15. 1% 的马来人、6. 5% 的印度人 以及 2. 4% 的其他各种族人口。尽管在组屋制度推行时要求各个社区的入住人口都按照一定的多民 族比例混居,以此来促进民族间融合,然而多民族的格局仍为社区建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过去几十 年随着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社区居民的政治态度、社会需求也相应改变,人民行动党也必须更加重视 社区治理,从而保证参与渠道通畅、吸纳民众需求。 · 25 ·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