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是如此,绝不会接受国民党用武力消灭中共。蒋介石至少也要作出政治解决的姿态和尝试, 方面可以利用中苏条约签定后的政治主动权和优势,迫使中共妥协,同时也可以为未来使 用武力造成更有利的政治环境。蒋介石在中苏条约签定当天电邀毛泽东“惠临陪督”,举行 国共首脑会谈,是基于上述考虑的结果。18 12月下旬马歇尔来华后,蒋介石同意接受美国的调处,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国共矛盾 其原因同抗战刚结束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相比,并没有根本变化。经过10月中旬以后的 国共华北和东北军事冲突,蒋介石再次断定,国民党军队仍然不具备武力消灭中共的必要条 件,他还需要时间进行军事部署和争取美国的进一步支持。国民党中宣部的文件比较贴近 蒋的判断,该文件认为美国调整政策有四个目的:1,争取美国国内舆论支持政府的对华政 策:2,促使苏联承担支持国民党政府的“道义的及条约的责任:3,运用舆论“有力支持” 马歇尔调处:4,解决国共争端的条件是“改编中共军队,同时扩大过迷政府的基础”。国民 党应“配合此一局势”,继续“用政治方法解除共产党武装”。此后蒋介石采取的一系列措 施,包括限制军事行动,恢复国共谈判,以及缓和中苏关系等等表明,他确实暂时压抑了使 用武力的倾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避免大规模内战,争取用政治方式推进民主改革、废止国民党一党 统治,一直是中共中央处理国共关系的重要考虑。这既是因为中共力量相对弱于国民党,也 是因为中共领导人认为,国共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政治变化直接联系在一起。当苏联与美英结 成同盟时,中共就不能进行激进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样国民党也不能推行反革命的独裁政策 和用武力消灭中共。2这在当时其实是对中共有利的局面。 944年间,国民党政府因军事失败面临正和外交危机,以及赫尔利调处国共谈判失败, 度促使中共领导人考虑采取更强硬的政策。不过从七大制订的有关政策看,中共中央并没 有改变基本方针。七大政治报告中公开明确地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 政府。不过毛泽东在内部会议上的发言表明,中共领导人在联合政府的具体形式上至少有三 种估计,即 政府还是独裁的”,中共参加做官:二,“以蒋介石为首,形式是民主” 实质是蒋介石独裁:三,以中共为中心。毛泽东虽然强调第三种是发展“规律”和中共的目 标,但前两种形式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2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第二种形式是相当接近美国 的基本设想,即建立蒋介石领导的、容纳其他党派参加的政府 中共领导人在抗战结束前已经基本断定,苏联不大可能像在东欧国家那样,直接援助中 共。他们对战后美国是否直接进行武装干涉的关注程度,实际上超过了对苏联政策的关注 毛泽东固然对苏联领导人要求他去重庆谈判感到不满,但真正引起他重视的很可能是斯大林 关于内战前途的悲观预言,即所谓“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2其实不仅斯大林如此告戒中 共中央,苏联驻华使馆、东北苏军等等,均相信美国极有可能在中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 而且结果将是中共遭受毁灭性的失败。2当然可以设想,苏联是不会为了中共与美国开战的。 18参阅章百家:《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5期。 19参阅牛军:" Guomindang and ccp policies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arshall Mediation", George C. Marshall's Mediation Mission to China, edited by Larry l Bland, Lexington, 1998 20《国民党对杜鲁门对华政策声明之分析》,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45年12月23日,中国人 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编号5/60453.210 21“山东有可能成为战略转移的枢纽”,1942年7月9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第434页:《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与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33—-534页 22《对“联合政府”的说明》,194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年版,第102—103页 23《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 《王若飞同志报告记录》,1945年8月3日,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6442/1,4。 4《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卷,第286页 25《斯大林与中国》,第299页:《魏德迈在华任务》,1945年11月12日:《彭真关于友人警告东北绝不能是如此,绝不会接受国民党用武力消灭中共。蒋介石至少也要作出政治解决的姿态和尝试, 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苏条约签定后的政治主动权和优势,迫使中共妥协,同时也可以为未来使 用武力造成更有利的政治环境。蒋介石在中苏条约签定当天电邀毛泽东“惠临陪督”,举行 国共首脑会谈,是基于上述考虑的结果。18 12 月下旬马歇尔来华后,蒋介石同意接受美国的调处,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国共矛盾, 其原因同抗战刚结束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相比,并没有根本变化。经过 10 月中旬以后的 国共华北和东北军事冲突,蒋介石再次断定,国民党军队仍然不具备武力消灭中共的必要条 件,他还需要时间进行军事部署和争取美国的进一步支持。19国民党中宣部的文件比较贴近 蒋的判断,该文件认为美国调整政策有四个目的:1,争取美国国内舆论支持政府的对华政 策;2,促使苏联承担支持国民党政府的“道义的及条约的责任;3,运用舆论“有力支持” 马歇尔调处;4,解决国共争端的条件是“改编中共军队,同时扩大过迷政府的基础”。国民 党应“配合此一局势”,继续“用政治方法解除共产党武装”。20此后蒋介石采取的一系列措 施,包括限制军事行动,恢复国共谈判,以及缓和中苏关系等等表明,他确实暂时压抑了使 用武力的倾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避免大规模内战,争取用政治方式推进民主改革、废止国民党一党 统治,一直是中共中央处理国共关系的重要考虑。这既是因为中共力量相对弱于国民党,也 是因为中共领导人认为,国共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政治变化直接联系在一起。当苏联与美英结 成同盟时,中共就不能进行激进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样国民党也不能推行反革命的独裁政策 和用武力消灭中共。21这在当时其实是对中共有利的局面。 1944 年间,国民党政府因军事失败面临正和外交危机,以及赫尔利调处国共谈判失败, 一度促使中共领导人考虑采取更强硬的政策。不过从七大制订的有关政策看,中共中央并没 有改变基本方针。七大政治报告中公开明确地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 政府。不过毛泽东在内部会议上的发言表明,中共领导人在联合政府的具体形式上至少有三 种估计,即:一,“政府还是独裁的”,中共参加做官;二,“以蒋介石为首,形式是民主”, 实质是蒋介石独裁;三,以中共为中心。毛泽东虽然强调第三种是发展“规律”和中共的目 标,但前两种形式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22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第二种形式是相当接近美国 的基本设想,即建立蒋介石领导的、容纳其他党派参加的政府。 中共领导人在抗战结束前已经基本断定,苏联不大可能像在东欧国家那样,直接援助中 共。23他们对战后美国是否直接进行武装干涉的关注程度,实际上超过了对苏联政策的关注。 毛泽东固然对苏联领导人要求他去重庆谈判感到不满,但真正引起他重视的很可能是斯大林 关于内战前途的悲观预言,即所谓“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24其实不仅斯大林如此告戒中 共中央,苏联驻华使馆、东北苏军等等,均相信美国极有可能在中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 而且结果将是中共遭受毁灭性的失败。25当然可以设想,苏联是不会为了中共与美国开战的。 18 参阅章百家:《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近代史研究》,1993 年第 5 期。 19 参阅牛军: "Guomindang and CCP Policies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arshall Mediation", George C. Marshall's Mediation Mission to China, edited by Larry I.Bland, Lexington, 1998, pp.235-254. 20 《国民党对杜鲁门对华政策声明之分析》,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45 年 12 月 23 日,中国人 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编号 5/6 0453.2100。 21 “山东有可能成为战略转移的枢纽”,1942 年 7 月 9 日,《毛泽东文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434 页;《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与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533——534 页。 22 《对“联合政府”的说明》,1945 年 3 月 31 日,《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2——103 页。 23 《论联合政府》,1945 年 4 月 24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 年 5 月 31 日; 《王若飞同志报告记录》,1945 年 8 月 3 日,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6442/1,4。 24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 卷,第 286 页。 25 《斯大林与中国》,第 299 页;《魏德迈在华任务》,1945 年 11 月 12 日;《彭真关于友人警告东北绝不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