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家安全十分不利: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使加快战略后方的建设成为必然。出于对国防 安全的考虑,生产力布局应以均衡为原则。第三,在理论渊源上,这种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 略源自于前苏联的“社 布局理论”。恩格斯曾说过:“大工业在全国尽可能平衡 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 这种均衡布局理论对我国采取区域经济均衡发用 战略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70年代末,理论界、中央决策层开始反思建国后30年区域经 济均衡发展路的经哈数训。得出了以下几点共识:一,经济发展应尊重其自身规律,不应 强加其更多的人为及政治因素,经济发展应将效率放在首位:二,由于我国各区域在自然资 源、区位优势、生产力水 技术条件和社会发展基础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也就在客 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的 梯度推移 在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至 一点 三,在促成经济增长的要素既定的前提下,提高单位要素的效率是唯一的选择。四,一个国 家或一个地区区位发展的选择与周边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基于上述 实 。1980年五届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批准了在 珠海 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 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4年5月,在总结经济特区经验基础上,国家决定进 步开放从东北沿海一直到广东南海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同时在这些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 技术开发区。1985年初,又确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漳州,泉洲三角 地区,以及胶东半岛、了东半岛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决定兴力海南经济特风:同 时,国家加大了对东部的资金投入(见表)。至此,以加快沿海地区开放为特征的区域经济非 均衡发展战略已基本形成。 1982一198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区域比较(%) 年份东部中部西部 198245.06 27.814.61 198756.1225.5714.2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整理 3东、西部差距的加大与新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是明显的,在整个80年代,我国 国民经济以超过12%的速率增长,90年代也未低于8%,而这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更高的增 长水平。而与此同时, 由于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西部的发展势头被削弱,东部地 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和相对差距都在迅速扩大。1978年,中国东高 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分别为153.6元和2129元,到1990年分别 扩大到700.1元和885.8元,1998年又分别扩大到4270元和5490.9元(当年价)。再从相对 差距来看,在1983一1994年间,中国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均GDP的相对差距系数由29.8%H 升到46.7%,而东部与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距系数则由444%迅速增加到55.9% 二者分别 扩大了16.9和1 5个百分点 到1998年, 东西斋 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系数已扩大 57.7%,比1994年扩大了1.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已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国家安全十分不利;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使加快战略后方的建设成为必然。出于对国防 安全的考虑,生产力布局应以均衡为原则。第三,在理论渊源上,这种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 略源自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理论”。恩格斯曾说过;“大工业在全国尽可能平衡的 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这种均衡布局理论对我国采取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战略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70 年代末,理论界、中央决策层开始反思建国后 30 年区域经 济均衡发展战略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以下几点共识:一,经济发展应尊重其自身规律,不应 强加其更多的人为及政治因素,经济发展应将效率放在首位;二,由于我国各区域在自然资 源、区位优势、生产力水平、技术条件和社会发展基础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也就在客 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在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三,在促成经济增长的要素既定的前提下,提高单位要素的效率是唯一的选择。四,一个国 家或一个地区区位发展的选择与周边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基于上述认识,80 年代初期以对外开放为特征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 实施。1980 年五届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批准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 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4 年 5 月,在总结经济特区经验基础上,国家决定进一 步开放从东北沿海一直到广东南海的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同时在这些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 技术开发区。1985 年初,又确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漳州,泉洲三角 地区,以及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 年,决定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同 时,国家加大了对东部的资金投入(见表)。至此,以加快沿海地区开放为特征的区域经济非 均衡发展战略已基本形成。 1982—1987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区域比较(%)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1982 45.06 27.8 14.61 1987 56.12 25.57 14.2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整理 3.东、西部差距的加大与新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是明显的,在整个 80 年代,我国 国民经济以超过 12%的速率增长,90 年代也未低于 8%,而这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更高的增 长水平。而与此同时,由于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西部的发展势头被削弱,东部地 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和相对差距都在迅速扩大。1978 年,中国东部 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人均 GDP 的绝对差距分别为 153.6 元和 212.9 元,到 1990 年分别 扩大到 700.1 元和 885.8 元,1998 年又分别扩大到 4270 元和 5490.9 元(当年价)。再从相对 差距来看,在 1983~1994 年间,中国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均 GDP 的相对差距系数由 29.8%上 升到 46.7%,而东部与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距系数则由 44.4%迅速增加到 55.9%,二者分别 扩大了 16.9 和 11.5 个百分点。到 1998 年,东西部地区人均 GDP 相对差距系数已扩大到 57.7%,比 1994 年扩大了 1.8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人均 GDP 水平已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