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德]包尔生著:《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宋希仁著:《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3.朱贻庭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9 4.陈少峰著:《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第三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2.掌握道德的 本质。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的起源 、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 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己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 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 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 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人类通过各种对世界的掌 握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以实现对自己的肯定和发展。而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11 1.[德]包尔生著:《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2.宋希仁著:《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 3.朱贻庭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9 4.陈少峰著:《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5.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2。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2.掌握道德的 本质。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 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 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 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 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人类通过各种对世界的掌 握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以实现对自己的肯定和发展。而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