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最后贷款人缺陷——实例分析 41.货币投放过多,加剧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以美国为例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迅速陷入萧条,并造成市场流动 性极度枯竭,为避免“流动性陷阱”对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持续破坏,美联储 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承担最后贷款人责任,利用扩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 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压低长期利率走势,缓解实体经济恶化和刺激经济复 苏 2008年11月,为稳定金融体系,避免金融恐慌蔓延,美联储推出第一轮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购债1.725万亿美元,约1050亿美元/月,其中3000 亿美元长期国债,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和1750亿美元机构 债券;2010年4月美国经济数据低迷,美联储决定购入长期国债来压低中长 期利率以提振经济,于2010年11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购债 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约750亿美元/月,并采用将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 到期本金再次购买该类资产等措施,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美联储资产负 债表规模进一步扩张。为进一步压低中长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购 入4000亿美元的6年期至30年期中长期国债,同时出售同规模的3年期或 更短期国债。2012年6月美联储宣布继续执行“扭转操作”,购买2670亿美 元的长期国债并延长持有国债期限直到2012年底;2012年9月,为进一步 剌激经济复苏,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购入400亿美元/ 月的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同年12月,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 宽松货币政策,在QE3基础上,再购入450亿美元/月的长期国债来替代到期 的“扭转操作”,总购债850亿美元/月:2014年1月美联储开始减少购债规 模,2014年9月29日宣布2014年10月正式结束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 金融危机以来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盛宴正式落幕 自美联储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大规模膨胀。 危机前,2001-2007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仅从7309.77亿美元增长到9147.76 亿美元,增幅25.14%,年均增幅4.19%;危机后,2008-2014年美联储资产负 债规模从8730.56亿美元扩张到40325.75亿美元,增幅361.89%,年均增幅13 4. 最后贷款人缺陷——实例分析 4.1. 货币投放过多,加剧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以美国为例 2008 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迅速陷入萧条,并造成市场流动 性极度枯竭,为避免“流动性陷阱”对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持续破坏,美联储 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承担最后贷款人责任,利用扩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 表向市场ᨀ供流动性,压低长期利率走势,缓解实体经济恶化和刺激经济复 苏。 2008 年 11 月,为稳定金融体系,避免金融恐慌蔓延,美联储推出第一轮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购债 1.725 万亿美元,约 1050 亿美元/月,其中 3000 亿美元长期国债,1.25 万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和 1750 亿美元机构 债券;2010 年 4 月美国经济数据低迷,美联储决定购入长期国债来压低中长 期利率以ᨀ振经济,于 2010 年 11 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购债 6000 亿美元长期国债,约 750 亿美元/月,并采用将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 到期本金再次购买该类资产等措施,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美联储资产负 债表规模进一步扩张。为进一步压低中长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购 入 4000 亿美元的 6 年期至 30 年期中长期国债,同时出售同规模的 3 年期或 更短期国债。2012 年 6 月美联储宣布继续执行“扭转操作”,购买 2670 亿美 元的长期国债并延长持有国债期限直到 2012 年底;2012 年 9 月,为进一歩 剌激经济复苏,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购入 400 亿美元/ 月的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同年 12 月,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 宽松货币政策,在 QE3 基础上,再购入 450 亿美元/月的长期国债来替代到期 的“扭转操作”,总购债 850 亿美元/月;2014 年 1 月美联储开始减少购债规 模,2014 年 9 月 29 日宣布 2014 年 10 月正式结束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 金融危机以来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盛宴正式落幕。 自美联储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大规模膨胀。 危机前,2001 -2007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仅从7309.77亿美元增长到9147.76 亿美元,增幅 25.14%,年均增幅 4.19%;危机后,2008-2014 年美联储资产负 债规模从 8730.56 亿美元扩张到 40325.75 亿美元,增幅 361.89%,年均增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