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金块本位制 货币单位仍有一定的黄金含量,但是停止金币铸造和流通,国内只流通银行券、辅币等,人们 仍可以自由购买和贮藏黄金。银行券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兑换金块或金条,兑换条件较高,如1925 年英国规定银行券与金块兑换的起点为1700英镑,含金量400盎司,只有少数富人才有实力兑换金 块或金条,因而又称之为“富人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所有的国家都放弃了金币本位,而实行金块本位。金块本位与 金币本位的差别,主要是金币不再铸造和流通,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固定价格无限制收购黄金,但支 付以金块为准备发行的纸币,纸币仍有含金量的规定,但黄金却不能流通。1925年,英国恢复金本 位制,但随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和金融危机爆发,英国被迫于1931年脱离金本位制。美 国也于1933年放弃金本位制,并于1934-1971年这段时期采用一种有限度的金块本位制。其他国家 从1914年开始,多采用某种形式的金汇兑本位制或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1933年后,世界各国进 一步限制了黄金的使用,规定除工业用途外,人民不能向政府购买黄金:不能自由输出黄金,进口 黄金必须卖给政府:黄金国有化,对内作为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对外作为国际支付工具。 3.金汇兑本位制 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无金币铸造和流通,无金块可供兑换。国内流通银行券,在规定汇 率下能自由地兑换另一种采用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本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挂钩。金汇兑 本位制是指一个实施金本位的国家,在国际清算上是用黄金或黄金的替代品(可兑换黄金的通货), 而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不与黄金直接发生联系,只通过兑换实施金本位国家的货币间接与黄金建立 联系的本位制。例如,1893年印度的卢比与英国的英镑,1903年的菲律宾比索与美元就是这样的关 系,一战后德国、智利、意大利也实行过。 金本位制对物价和货币供应量具有自发调节机制,并有利于汇率和国际收支的稳定和均衡。但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流通中货币需求急剧增加,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作为币材产量受到 限制,且各国黄金、白银和矿藏分布不均,工业消耗也大量增加,贵金属产量无法满足货币需求量的 增加。各国也不再能保证黄金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这是金属本位最终退出历史舞 台的根本原因。因此,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纷纷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四)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 1930年以后,各国货币制度过渡到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主要特征为: 1.各国本位币(通货)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根据政府法令强制流通。 2.纸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不规定含金量。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 银的数量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银行再贷给企业,企业 支付税金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支付工资形成居民收入。 4.纸币本位制度是一种管理通货制度。货币根据经济需要而发行,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和管 理非常重要,如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等变量来调节货币供给量,通过设立外 汇基金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汇率,因而纸币本位制又称为“管理本位制”。 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发行必须具有相当准备,如金银、外汇、政府证券等,否则会 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无法维持纸币信用。 1.2.4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所谓“流动性”, 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 越强。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 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由于各国信用化程度不同,金融资产的种类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的口径,货币层次一般可以作如下划分:8 2.金块本位制 货币单位仍有一定的黄金含量,但是停止金币铸造和流通,国内只流通银行券、辅币等,人们 仍可以自由购买和贮藏黄金。银行券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兑换金块或金条,兑换条件较高,如 1925 年英国规定银行券与金块兑换的起点为 1700 英镑,含金量 400 盎司,只有少数富人才有实力兑换金 块或金条,因而又称之为“富人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所有的国家都放弃了金币本位,而实行金块本位。金块本位与 金币本位的差别,主要是金币不再铸造和流通,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固定价格无限制收购黄金,但支 付以金块为准备发行的纸币,纸币仍有含金量的规定,但黄金却不能流通。1925 年,英国恢复金本 位制,但随着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和金融危机爆发,英国被迫于 1931 年脱离金本位制。美 国也于 1933 年放弃金本位制,并于 1934-1971 年这段时期采用一种有限度的金块本位制。其他国家 从 1914 年开始,多采用某种形式的金汇兑本位制或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1933 年后,世界各国进 一步限制了黄金的使用,规定除工业用途外,人民不能向政府购买黄金;不能自由输出黄金,进口 黄金必须卖给政府;黄金国有化,对内作为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对外作为国际支付工具。 3.金汇兑本位制 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无金币铸造和流通,无金块可供兑换。国内流通银行券,在规定汇 率下能自由地兑换另一种采用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本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挂钩。金汇兑 本位制是指一个实施金本位的国家,在国际清算上是用黄金或黄金的替代品(可兑换黄金的通货), 而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不与黄金直接发生联系,只通过兑换实施金本位国家的货币间接与黄金建立 联系的本位制。例如,1893 年印度的卢比与英国的英镑,1903 年的菲律宾比索与美元就是这样的关 系,一战后德国、智利、意大利也实行过。 金本位制对物价和货币供应量具有自发调节机制,并有利于汇率和国际收支的稳定和均衡。但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流通中货币需求急剧增加,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作为币材产量受到 限制,且各国黄金、白银矿藏分布不均,工业消耗也大量增加,贵金属产量无法满足货币需求量的 增加。各国也不再能保证黄金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这是金属本位最终退出历史舞 台的根本原因。因此,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纷纷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四)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 1930 年以后,各国货币制度过渡到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主要特征为: 1.各国本位币(通货)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根据政府法令强制流通。 2.纸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不规定含金量。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 银的数量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银行再贷给企业,企业 支付税金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支付工资形成居民收入。 4.纸币本位制度是一种管理通货制度。货币根据经济需要而发行,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和管 理非常重要,如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等变量来调节货币供给量,通过设立外 汇基金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汇率,因而纸币本位制又称为“管理本位制”。 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发行必须具有相当准备,如金银、外汇、政府证券等,否则会 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无法维持纸币信用。 1.2.4 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所谓“流动性”, 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 越强。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 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由于各国信用化程度不同,金融资产的种类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的口径,货币层次一般可以作如下划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