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黄琪轩:国家安全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变迁 展了一套指向市场经济的联邦主义(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这个方向是不可逆的。中央政府 将权力下放地方以后,会受到更多的制约,使得中央政府再度收回权力相当困难。®但是,宣称这个 方向不可逆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回顾建国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就不难发现,一个发展模式很难一成 不变。改革开放以前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工业化建设,除了意识形态等因素在起作用以外,还由于 国际安全的需要。国际安全环境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做出违反比较优势,发展重工业,建立多样化 的产业技术基础的决定。这个发展方向随着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而逆转。国际政治具有周期性,®伴 随新的大国的崛起,安全环境也会相应变迁,从而影响到发展模式的变迁。因此,只要国际政治有周 期,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就会有周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跟随国际政治的周期进行调整。如果 国际安全环境更为严峻,政府可能需要再度集中经济的管理权,保证足够的产业宽度以保障经济自 主。同时,国际安全的考虑会消解很多来自各方面抵抗的阻力。®实际上,不仅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 程中面临模式调整的问题,其它早期现代化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它们的现代化模式也并非一个 模式走到底。有研究指出,即便是在欧美国家,市场经济模式也并非一直占具主导地位。在这些国家 现代化的早期,它们对经济进行了持续的干预,尤其是通过关税政策进行持续的干预。只是在完成 了现代化以后,这些国家才开始改弦更张,转换论调。®这些先发展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变迁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很难普遍适用的, 没有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即便是某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根据国际 安全环境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各国所处的安全环境不同,发展模式调整的余地也有所差别。同样面临严峻的外部威胁,韩国 日本的发展型政府在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同时,保留了密切的对外经济联系,坚持了出口导向型的发 展模式。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面临持续的威胁,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的同时,却难以保证 融入世界市场。这是由于中国与韩国、日本相比,国际地位有所差别,因而即便处在同一时期,各国 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也会有所差别。苏联与中国相比,中国能比较成功地推行渐进式改革,苏联却 失败了。有研究指出,苏联的分权化、市场化改革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改革过程中,苏 联的中央的权威瓦解了:而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中央能始终保持对改革的控制。®事实 上,从国际安全的视角看,由于处在与美国对抗的风口浪尖,苏联对其发展模式做出调整的回旋余 地更小。从国际安全的视角来考虑,中国的改革比苏联面临的结构约束要少。正是苏联的国际地位 让苏联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环境。美苏两国的角逐让苏联分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难以早日 启动。因此,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就能启动改革,而苏联却只能等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国际安 全环境的制约下,苏联的改革空间更小,更难以启动,也更难改。 另外,我们或许需要附带关注的是,与发展模式相伴随的,是发展模式随着国际权力分布的扩 展而扩展。中国当时选择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离不开苏联的帮助与苏联的示范效应。而苏联权 力的增长,带动了苏东集团的出现,形成了一套不同的发展模式,向西方模式提出挑战。同时,我们 还看到,苏联的这套模式伴随着苏联权力的扩展进而扩展到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有研究者发现, 1945年以后,第三世界的私营企业数量下降,而这些国家公有企业则大幅度增加。第三世界国家政 府对经济的管制开始成为当时流行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联成功的现代化模式的影响。 而此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自由化转向,也离不开苏联模式遇到了难题,苏联在世界政治中 的影响力式微。因此,一国的现代化进程并非孤立的现象,国际政治从不同侧面会影响到国家的现 代化发展进程。 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世界也在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的调整。而要理解中国的政 治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对国际形势,尤其是国际安全形势的把握。 19展了一套指向市场经济的联邦主义(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这个方向是不可逆的。中央政府 将权力下放地方以后,会受到更多的制约,使得中央政府再度收回权力相当困难。輨輳訛但是,宣称这个 方向不可逆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回顾建国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就不难发现,一个发展模式很难一成 不变。改革开放以前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工业化建设,除了意识形态等因素在起作用以外,还由于 国际安全的需要。国际安全环境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做出违反比较优势,发展重工业,建立多样化 的产业技术基础的决定。这个发展方向随着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而逆转。国际政治具有周期性,輨輴訛伴 随新的大国的崛起,安全环境也会相应变迁,从而影响到发展模式的变迁。因此,只要国际政治有周 期,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就会有周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跟随国际政治的周期进行调整。如果 国际安全环境更为严峻,政府可能需要再度集中经济的管理权,保证足够的产业宽度以保障经济自 主。同时,国际安全的考虑会消解很多来自各方面抵抗的阻力。輨輵訛实际上,不仅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 程中面临模式调整的问题,其它早期现代化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它们的现代化模式也并非一个 模式走到底。有研究指出,即便是在欧美国家,市场经济模式也并非一直占具主导地位。在这些国家 现代化的早期,它们对经济进行了持续的干预,尤其是通过关税政策进行持续的干预。只是在完成 了现代化以后,这些国家才开始改弦更张,转换论调。輨輶訛这些先发展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变迁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很难普遍适用的, 没有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即便是某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根据国际 安全环境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各国所处的安全环境不同,发展模式调整的余地也有所差别。同样面临严峻的外部威胁,韩国、 日本的发展型政府在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同时,保留了密切的对外经济联系,坚持了出口导向型的发 展模式。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面临持续的威胁,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的同时,却难以保证 融入世界市场。这是由于中国与韩国、日本相比,国际地位有所差别,因而即便处在同一时期,各国 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也会有所差别。苏联与中国相比,中国能比较成功地推行渐进式改革,苏联却 失败了。有研究指出,苏联的分权化、市场化改革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改革过程中,苏 联的中央的权威瓦解了;而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中央能始终保持对改革的控制。輨輷訛事实 上,从国际安全的视角看,由于处在与美国对抗的风口浪尖,苏联对其发展模式做出调整的回旋余 地更小。从国际安全的视角来考虑,中国的改革比苏联面临的结构约束要少。正是苏联的国际地位 让苏联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环境。美苏两国的角逐让苏联分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难以早日 启动。因此,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就能启动改革,而苏联却只能等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国际安 全环境的制约下,苏联的改革空间更小,更难以启动,也更难改。 另外,我们或许需要附带关注的是,与发展模式相伴随的,是发展模式随着国际权力分布的扩 展而扩展。中国当时选择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离不开苏联的帮助与苏联的示范效应。而苏联权 力的增长,带动了苏东集团的出现,形成了一套不同的发展模式,向西方模式提出挑战。同时,我们 还看到,苏联的这套模式伴随着苏联权力的扩展进而扩展到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有研究者发现, 1945年以后,第三世界的私营企业数量下降,而这些国家公有企业则大幅度增加。第三世界国家政 府对经济的管制开始成为当时流行的模式。輩輮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联成功的现代化模式的影响。 而此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自由化转向,也离不开苏联模式遇到了难题,苏联在世界政治中 的影响力式微。因此,一国的现代化进程并非孤立的现象,国际政治从不同侧面会影响到国家的现 代化发展进程。 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世界也在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的调整。而要理解中国的政 治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对国际形势,尤其是国际安全形势的把握。 黄琪轩:国家安全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变迁 1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