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阢元序者。考阮氏《漢魏二十一家易注·序》言:“平湖諸生孫堂步升,輯漢以 來《易注》二十一家,起漢韓子夏《傳》,終齊劉子珪《義疏》”云云,55柯 氏所言當指此,彼誤憶孫堂為李富孫耳。 張澍輯本《子夏易傅》 張澍《子夏易傳》輯本,有道光元年《二酉堂叢書》本。《續修四庫總目提 要》柯劭忞所撰提要云: 澍採孔穎達《正義》、陸徳明《釋文》、李鼎祚《集解》諸書所引《子夏 易傳》,輯為一卷;間附考訂,校其文字異同,亦有裨訓詁之學。同時孫 馮翼有輯本,少《漢上易傳》十餘條;又據臧庯說,標為“韓易″,殊嫌 武斷,故著錄澍之輯本,存馮翼本於書目。56 按張澍輯本較臧本增多《漢上易傳》所引《子夏傳》十餘條,故柯劭忞以張本為 長。惟余考之,朱震《漢上易傳》所引《子夏傳》,乃後人偽造之本,非漢以來 所傳古本《子夏傳》,及陸德明《經典釋文》引用之本。《宋史·藝文志》著錄: “《易傳》十卷,題卜子夏傳”,5《中興書目》辨之云: 按《隋志》“《周易》二卷,魏文侯師子夏《傳》,已殘闕 今乃 十卷。案陸德明《音義》所引,與今本間有合者,若云“地得水而柔,水 得地而流,故曰比”,今本作“地藏水而澤,水得地而安,但小異耳; 至“東帛迻”作“殘殘”,又云“五匹為束,三玄二練,象陰陽。”今 本並無此文,蓋後人附益者多。58 據此可知:宋代所傳十卷本《子夏傳》,非惟卷帙遠多於韓嬰原本:且其文字, 校以陸德明《經典釋文》所引者,頗有出入,故《中興書目》直斷其為“後人附 益者多”。此本晁以道《傳易堂記》以為唐張弧所偽。59 55見孫堂《漢魏二十一家易注》卷首阮元序。 6《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頁3 57《宋史》,1977年,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頁5034。 58王應麟《玉海》引,光緒九年浙江書局校刊本,卷三十五,頁23:《經義考》, 卷五,頁2亦引之 59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著錄《子夏易傳》十卷,云:“案隋、唐《志》 有卜商《傳》二卷,殘缺。……今安得有十卷?且其經文、彖、象、爻辭相 錯,正用王弼本,決非漢世書。以陸德明所引,求之今《傳》,則皆無之。 豈惟非漢世書,亦非隋、唐所傳書矣。其文辭淺俚,非古人語。………晁以道 《傳易堂記》曰:‘古今咸謂子夏受於孔子而為之傳,然太史公、劉向父子、10 阮元序者。考阮氏《漢魏二十一家易注·序》言:“平湖諸生孫堂步升,輯漢以 來《易注》二十一家,起漢韓子夏《傳》,終齊劉子珪《義疏》”云云,55 柯 氏所言當指此,彼誤憶孫堂為李富孫耳。 張澍輯本《子夏易傳》 張澍《子夏易傳》輯本,有道光元年《二酉堂叢書》本。《續修四庫總目提 要》柯劭忞所撰提要云: 澍採孔穎達《正義》、陸德明《釋文》、李鼎祚《集解》諸書所引《子夏 易傳》,輯為一卷;間附考訂,校其文字異同,亦有裨訓詁之學。同時孫 馮翼有輯本,少《漢上易傳》十餘條;又據臧庸說,標為“韓易”,殊嫌 武斷,故著錄澍之輯本,存馮翼本於書目。56 按張澍輯本較臧本增多《漢上易傳》所引《子夏傳》十餘條,故柯劭忞以張本為 長。惟余考之,朱震《漢上易傳》所引《子夏傳》,乃後人偽造之本,非漢以來 所傳古本《子夏傳》,及陸德明《經典釋文》引用之本。《宋史·藝文志》著錄: “《易傳》十卷,題卜子夏傳”,57《中興書目》辨之云: 按《隋志》“《周易》二卷,魏文侯師子夏《傳》,已殘闕。”……今乃 十卷。案陸德明《音義》所引,與今本間有合者,若云“地得水而柔,水 得地而流,故曰比”,今本作“地藏水而澤,水得地而安”,但小異耳; 至“束帛戔戔”作“殘殘”,又云“五匹為束,三玄二纁,象陰陽。”今 本並無此文,蓋後人附益者多。58 據此可知:宋代所傳十卷本《子夏傳》,非惟卷帙遠多於韓嬰原本;且其文字, 校以陸德明《經典釋文》所引者,頗有出入,故《中興書目》直斷其為“後人附 益者多”。此本晁以道《傳易堂記》以為唐張弧所偽。59 55 見孫堂《漢魏二十一家易注》卷首阮元序。 56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頁 3。 57 《宋史》,1977 年,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頁 5034。 58 王應麟《玉海》引,光緒九年浙江書局校刊本,卷三十五,頁 23;《經義考》, 卷五,頁 2 亦引之。 59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著錄《子夏易傳》十卷,云:“案隋、唐《志》 有卜商《傳》二卷,殘缺。……今安得有十卷?且其經文、彖、象、爻辭相 錯,正用王弼本,決非漢世書。以陸德明所引,求之今《傳》,則皆無之。 豈惟非漢世書,亦非隋、唐所傳書矣。其文辭淺俚,非古人語。……晁以道 《傳易堂記》曰:‘古今咸謂子夏受於孔子而為之傳,然太史公、劉向父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