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就是农村的包产到户。于是,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搞包产到户就是走资本 主义道路。鉴于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 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 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 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1980 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在会议通过的《纪要》 中,充分肯定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指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给予支持。到1 981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发展到377.7万 个,占生产队总数的64.2%。在实践的推动下,这场姓“社”姓“资”的争论获得了 明确的结论。 第二,经济特区姓“社”还是姓“资”? 这些经济特区在所得税和投资环境方面给外商以一定的优惠,大量地吸引外资,取得了 明显的成效,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广泛的关注。但长期来饱受帝国主义侵略、欺凌、压迫、剥 削的中国人民,许多人对于一下子有那么多外商进入中国,在思想和感情上接受不了。特别 是当时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中走出来,十年动乱期间对于发展外贸就是所谓“崇 洋媚外”的批判在一些人心头仍有阴影。于是,对于经济特区的一些非议出现了。这些非议 集中到一点,就是:经济特区是姓“社”还是姓“资”? 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实践为基础,先后回答了这三个问 l984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7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 l992年:特区经济姓“社“不姓“资”。 第三,商品经济姓“社”还是姓“资”? 改革开放一开始,就碰到一个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怎样对待商品、货币?要 不要搞商品经济?长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广为传播的商品、货币关系是“资本 主义”的观念。1984年4月,党中央决定召开一次中央全会,专门讨论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并组织了一个文件起草的班子。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中央和地方各经济主管部门和理 论界意见的基础上,九易其稿,供内部讨论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补充,提交党的十二届三 中全会讨论。会上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又作了150多处修改和补充,最后形成了著名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文件起草讨论过程中,人们对于《决定》中是否继续沿用十二大关于“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起草的文件前6稿一直沿用了过去这一提法 在讨论第6稿时,国务院主持文件起草工作的负责人在1984年9月9日向中央政治局常 委写了一封信,其中讲到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 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经中央同意,从第7稿以后,便采用了“社会主义商品 66 就是农村的包产到户。于是,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搞包产到户就是走资本 主义道路。鉴于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 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 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 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1980 年9月, 中共中央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在会议通过的《纪要》 中,充分肯定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指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给予支持。到1 981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发展到377.7万 个,占生产队总数的64.2%。在实践的推动下, 这场姓“社”姓“资”的争论获得了 明确的结论。 第二,经济特区姓“社”还是姓“资”? 这些经济特区在所得税和投资环境方面给外商以一定的优惠,大量地吸引外资,取得了 明显的成效,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广泛的关注。但长期来饱受帝国主义侵略、欺凌、压迫、剥 削的中国人民,许多人对于一下子有那么多外商进入中国,在思想和感情上接受不了。特别 是当时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中走出来,十年动乱期间对于发展外贸就是所谓“崇 洋媚外”的批判在一些人心头仍有阴影。于是,对于经济特区的一些非议出现了。这些非议 集中到一点,就是:经济特区是姓“社”还是姓“资”? 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实践为基础,先后回答了这三个问 题: ——1984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7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 ——1992年:特区经济姓“社“不姓“资”。 第三,商品经济姓“社”还是姓“资”? 改革开放一开始,就碰到一个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怎样对待商品、货币?要 不要搞商品经济?长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广为传播的商品、货币关系是“资本 主义”的观念。1984年4月,党中央决定召开一次中央全会, 专门讨论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并组织了一个文件起草的班子。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中央和地方各经济主管部门和理 论界意见的基础上,九易其稿,供内部讨论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补充,提交党的十二届三 中全会讨论。 会上根据各方面的意见, 又作了150多处修改和补充,最后形成了著名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文件起草讨论过程中,人们对于《决定》中是否继续沿用十二大关于“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起草的文件前6 稿一直沿用了过去这一提法。 在讨论第6稿时,国务院主持文件起草工作的负责人在1984年9月9日向中央政治局常 委写了一封信,其中讲到就总体说,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 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经中央同意,从第7稿以后,便采用了“社会主义商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