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 类成分等,现己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此外,一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本身不具 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它们受采收、加工、炮制或制剂过程中一些 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次生产物,或它们口服后经人体胃肠道内的消化液或细菌等的作用后产 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以原型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或被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后在血液中产 生的代谢产物却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化学成分无疑也应被视为有效成分。另一方面, 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其结论随着中药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修改或进一步完 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每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很少仅为一种成分,常常是同一结构类型的多种 成分,甚至是不同结构类型的多种成分。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 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 总黄酮等。这些有效部位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的其它无效成分。因此,对中药有效成分与无效 成分的概念不能以简单机械的态度去理解,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也必须慎密地、系统地、 全面地进行才能阐明中药的真正的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虽然增加了中药化学的研究难度,但也使中 药化学的研究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和饶有趣味。 第二节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中药化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在中药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 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它专业课知识以及从事中药 的研究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 中也处于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和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通过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中药产生功效的本体究竞为何物的核心 问题,也为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迄今为止,许多中药,特别是一些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已被较为深入地进行 了研究,其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己被阐明。如麻黄是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 功效的常用中药。现代研究证明,麻黄中的挥发油成分a-松油醇(a-terpineol)能降低小 鼠体温,是其发汗散寒的有效成分:其平喘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ephedrine)和去甲麻黄碱 (norephedrine),前者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能收缩血管、兴奋中枢,后者亦有松弛支气管 平滑肌的作用:而利水的有效成分则是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它具有升压、利尿的 作用。 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中药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则是以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 为主要内容的中药药性理论,也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在近些年虽然有所进展,但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仍无突破性进展。尽管如此,从研究中 药的生理活性和产生这些活性的物质基础一有效成分入手,对阐明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是会 大有裨益的。 近年来,一些学者探讨了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 的研究结果。如通过对热证和寒证患者治疗前后植物神经平衡状态的测量与尿中儿茶酚胺类 及17-羟皮质酮的系统测定,发现寒证大鼠表现为心率减慢、尿中儿茶酚胺和17-羟皮质酮 2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 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此外,一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本身不具 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它们受采收、加工、炮制或制剂过程中一些 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次生产物,或它们口服后经人体胃肠道内的消化液或细菌等的作用后产 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以原型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或被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后在血液中产 生的代谢产物却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化学成分无疑也应被视为有效成分。另一方面, 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其结论随着中药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修改或进一步完 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每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很少仅为一种成分,常常是同一结构类型的多种 成分,甚至是不同结构类型的多种成分。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 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 总黄酮等。这些有效部位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的其它无效成分。因此,对中药有效成分与无效 成分的概念不能以简单机械的态度去理解,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也必须慎密地、系统地、 全面地进行才能阐明中药的真正的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虽然增加了中药化学的研究难度,但也使中 药化学的研究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和饶有趣味。 第二节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中药化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在中药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 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它专业课知识以及从事中药 的研究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 中也处于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和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通过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中药产生功效的本体究竟为何物的核心 问题,也为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迄今为止,许多中药,特别是一些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已被较为深入地进行 了研究,其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已被阐明。如麻黄是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 功效的常用中药。现代研究证明,麻黄中的挥发油成分α-松油醇(α-terpineol)能降低小 鼠体温,是其发汗散寒的有效成分;其平喘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ephedrine)和去甲麻黄碱 (norephedrine),前者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能收缩血管、兴奋中枢,后者亦有松弛支气管 平滑肌的作用;而利水的有效成分则是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它具有升压、利尿的 作用。 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中药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则是以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 为主要内容的中药药性理论,也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在近些年虽然有所进展,但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仍无突破性进展。尽管如此,从研究中 药的生理活性和产生这些活性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入手,对阐明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是会 大有裨益的。 近年来,一些学者探讨了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 的研究结果。如通过对热证和寒证患者治疗前后植物神经平衡状态的测量与尿中儿茶酚胺类 及 17-羟皮质酮的系统测定,发现寒证大鼠表现为心率减慢、尿中儿茶酚胺和 17-羟皮质酮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