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 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一中药化学成分。具体地说,中药化学 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 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等。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的防治疾病的重要的武器。经过数千 年对临床用药实践的不断总结与归纳,不仅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药药性理论,同时又将这一 独特的理论用来指导中药的采集、炮制、配伍、制剂及应用等。并且,如本章第二节所述, 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及中药产业化的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究,应注意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点,注重解决中医药 学自身的问题,为中医药现代化服务,它既不同于一般含义的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 的研究,也不同于现代药学中的天然药物化学(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研究,尽管它 们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相近或相同之处。因此,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 究,要努力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尊重中医临床用药实践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成果, 应用当代最新技术和方法来进行。 中药除少数品种如青黛、冰片、阿胶等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 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且种类繁多。根据我国有关部门自1983年至1994年对全 国中药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我国天然中草药共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为11,146 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实践的发展,还将会发 现更多的中草药。来源各异、多姿多彩的中草药,它们的化学成分也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复 杂性表现在不同的中药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并且,每种类型成分的数目往往也是 相当多的,即使同一种中药,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的化学成分。例如,中药 人参中就含有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p1)等20余种三萜皂苷类成分以及挥发油、甾体 化合物、多糖、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炔醇、有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类成分。中药 中的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是中药常具有多方面功效或多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如《本草纲 目》记载大黄主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 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直至于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 热谵语,黄疸诸火疮”。一味大黄能有这样多方面的功效,是与大黄含有的多类化学成分直 接相关的,现己知大黄中的番泻苷(sennosides)类成分具有泻下作用,游离蒽醌苷元则对 多种细菌有抑菌活性,而芪类成分则可能是抗高血脂的有效成分,苯丁酮类具有一定的镇痛 抗炎作用,大黄鞣质有明显的降低血清尿素氮的作用。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其功效或药理作用 的相关性研究,对于阐明中药的科学性是不可或缺的。 应当指出,目前真正被阐明了有效成分的中药品种并不很多,特别是从中医临床疗效及 中药传统功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品种就更加有限。多数只是一般化学成分,少数为通过不 同程度的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的成分。另外,中药中的 化学成分也不一定都是有效成分。有些化学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 这些化学成分被称为无效成分,如普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树脂、叶绿素等。 但是,中药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 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具体地说,中药化学 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 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等。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的防治疾病的重要的武器。经过数千 年对临床用药实践的不断总结与归纳,不仅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药药性理论,同时又将这一 独特的理论用来指导中药的采集、炮制、配伍、制剂及应用等。并且,如本章第二节所述, 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及中药产业化的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究,应注意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点,注重解决中医药 学自身的问题,为中医药现代化服务,它既不同于一般含义的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 的研究,也不同于现代药学中的天然药物化学(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研究,尽管它 们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相近或相同之处。因此,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 究,要努力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尊重中医临床用药实践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成果, 应用当代最新技术和方法来进行。 中药除少数品种如青黛、冰片、阿胶等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 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且种类繁多。根据我国有关部门自 1983 年至 1994 年对全 国中药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我国天然中草药共有 12,807 种,其中植物药为 11,146 种,动物药 1,581 种,矿物药 80 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实践的发展,还将会发 现更多的中草药。来源各异、多姿多彩的中草药,它们的化学成分也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复 杂性表现在不同的中药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并且,每种类型成分的数目往往也是 相当多的,即使同一种中药,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的化学成分。例如,中药 人参中就含有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等 20 余种三萜皂苷类成分以及挥发油、甾体 化合物、多糖、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炔醇、有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类成分。中药 中的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是中药常具有多方面功效或多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如《本草纲 目》记载大黄主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 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 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直至于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 热谵语,黄疸诸火疮”。一味大黄能有这样多方面的功效,是与大黄含有的多类化学成分直 接相关的,现已知大黄中的番泻苷(sennosides)类成分具有泻下作用,游离蒽醌苷元则对 多种细菌有抑菌活性,而芪类成分则可能是抗高血脂的有效成分,苯丁酮类具有一定的镇痛 抗炎作用,大黄鞣质有明显的降低血清尿素氮的作用。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其功效或药理作用 的相关性研究,对于阐明中药的科学性是不可或缺的。 应当指出,目前真正被阐明了有效成分的中药品种并不很多,特别是从中医临床疗效及 中药传统功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品种就更加有限。多数只是一般化学成分,少数为通过不 同程度的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的成分。另外,中药中的 化学成分也不一定都是有效成分。有些化学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 这些化学成分被称为无效成分,如普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树脂、叶绿素等。 但是,中药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 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