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四)K的重吸收和分泌 1.利用图示和动画演示讲解主细胞分泌K 1.远端小管和集合管K*分泌的过程 (Na+K交换)的过程。 (NaK+交换). 2.通过讲解以明确:K的重吸收量是相对 2.影响主细胞分泌K的因素 固定的,机体通过调节K的分泌量,以维持血钾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K分泌的意义。 浓度的稳定。 4.Na-K+交换与Na-H交换的关系。 3.利用图示讲解葡萄糖和氨基酸继发性主 (五)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动重吸收的过程。 1.葡萄糖和氨基酸重吸收的部位和 4.举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和多尿的原 过程。 因。 2.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dhold) 5.通过图示作简单介绍。 的概念。 6.举例说明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 (六)Ca+的重吸收和排泄 的因素 途径、过程、影响因素。 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 的因素 (一)小管液溶质的浓度 40分钟 (二)球-管平衡 1.利用动画演示讲解尿液被稀释的原因和 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过程。 一、尿液的稀释 2.利用动画演示讲解尿液被浓缩的原因和 机体水过多时,尿量增加,尿液被 过程,强调浓缩的部位、动力和条件。 稀释。 3.结合物理模型,利用图示和动画演示讲 二、尿液的浓缩 解肾髓质组织液渗透浓度梯度形成的过程。 机体缺水时,尿量减少,尿液被浓 4.明确构成外髓部组织液高渗和内髓部组 缩。 织液高渗的物质。 (一)肾髓质组织液渗透浓度梯度 5.强调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的主动重吸收 的形成: 是肾髓质组织液渗透浓度梯度形成的原动力。该 1.髓袢升支粗段:继发性主动重 过程也是某些利尿药作用的靶点。 吸收NaCl,形成小管周围组织液高渗。 6.利用图示讲解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 2.降支细段:水不断被重吸收→ 渗中的作用。 小管液内的溶质(NaCI等)的浓度逐 渐↑。 3.升支细段:NaCI扩散到组织间 液,参与内髓部组织液高渗的形成。 4.尿素再循环(urea recycling) (二)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 的作用 将髓质中多余的溶质和H0带走。 66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四)K +的重吸收和分泌 1.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K +分泌的过程 (Na+ -K +交换)。 2.影响主细胞分泌 K +的因素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K +分泌的意义。 4.Na+ -K +交换与 Na+ -H +交换的关系。 (五)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1.葡萄糖和氨基酸重吸收的部位和 过程。 2.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dhold) 的概念。 (六)Ca2+的重吸收和排泄 途径、过程、影响因素。 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 的因素 (一)小管液溶质的浓度 (二)球-管平衡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尿液的稀释 机体水过多时,尿量增加,尿液被 稀释。 二、尿液的浓缩 机体缺水时,尿量减少,尿液被浓 缩。 (一)肾髓质组织液渗透浓度梯度 的形成: 1.髓袢升支粗段:继发性主动重 吸收 NaCl,形成小管周围组织液高渗。 2.降支细段:水不断被重吸收→ 小管液内的溶质(NaCl 等)的浓度逐 渐↑。 3.升支细段:NaCl 扩散到组织间 液,参与内髓部组织液高渗的形成。 4.尿素再循环(urea recycling) (二)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 的作用 将髓质中多余的溶质和 H2O 带走。 1.利用图示和动画演示讲解主细胞分泌 K + (Na+ -K +交换)的过程。 2.通过讲解以明确:K +的重吸收量是相对 固定的,机体通过调节 K +的分泌量,以维持血钾 浓度的稳定。 3.利用图示讲解葡萄糖和氨基酸继发性主 动重吸收的过程。 4.举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和多尿的原 因。 5.通过图示作简单介绍。 6.举例说明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 的因素 40 分钟 1.利用动画演示讲解尿液被稀释的原因和 过程。 2.利用动画演示讲解尿液被浓缩的原因和 过程,强调浓缩的部位、动力和条件。 3.结合物理模型,利用图示和动画演示讲 解肾髓质组织液渗透浓度梯度形成的过程。 4.明确构成外髓部组织液高渗和内髓部组 织液高渗的物质。 5.强调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 的主动重吸收 是肾髓质组织液渗透浓度梯度形成的原动力。该 过程也是某些利尿药作用的靶点。 6.利用图示讲解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 渗中的作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