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30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年10月第38卷第10期 Chin J Sports Med,oct.2019,Vdl38,N10 草案。这些问题均为临床医生较为关心且目前尚无明3结果 确结论的问题,包括:①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定义、病因 查诊断与鉴别诊断③跟腱止点性腱病的辅助检查X形式进行发目均获得了投票通过可以专家共识 以及病理改变;②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 所有10个 线片、CT、B超和MRI的应用;④跟腱止点性腱病保守条目1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定义、病因及病理改变 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⑤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康复 定义:跟腱止点性腱病是发生在跟腱距跟腱止点 训练(牵拉训练、深部按摩、肌力训练等)对跟腱止点性2cm内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损伤,常由过度使用引起, 腱病的治疗效果;⑥物理治疗(超声、低能量激光、体外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冲击波、冰敷、针灸等)对跟腱止点性腱病的治疗机制 病因:引起跟腱止点性腱病的病因包括内源性和 及效果;⑦跟腱止点性腱病手术:切开清理与再修复;外源性。外源性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在跟腱止点性腱病 ⑧跟腱止点性腱病手术:关节镜技术;⑨跟腱止点性腱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内外源性因素往往共同 病手术:切开重建;⑩跟腱止点性腱病术后的康复。 作用,加速病情的进展。 每个专家小组设置一名联系人,负责该小组与共 病理:腱病组织的肉眼改变包括肌腱直径增粗、表 识编写小组的联络工作,并负责起草该小组所负责条面不光滑、颜色变黄、质地变硬、弹性下降、退变性撕 目的编写,同时也在最终的共识讨论会上陈述此条目,裂。跟腱腱病的微观表现为平行胶原结构丧失、纤维 并回答各专家提出的问题。 完整性丧失、脂肪浸润、钙化或骨化和毛细血管增生。 在之后召开的专家共识会议上对这10个问题分 投票同意率:100%(完全赞同 别进行陈述,对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以及无记名 证据等级:E 投票。每一个条目的陈述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陈 述人首先陈述条目,如果有其他专家对其中内容存在条目2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鉴别诊 不一致意见,需要进行修改,即可发起修改动议,此时断与诊断 如果同时有其他两名专家同时支持修改动议,即启动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跟腱止点部位的疼痛不适,运 无记名的修改动议投票如果投票同意的比例达到或动时加剧疼痛渐进性病程,后期逐渐表现为任何活动 超过67%,则修改条目内容,低于67%则条目内容不予都可引发疼痛。 修改;第二部分,待所有与会专家不再提出修改意见 体检:跟骨结节后方肿胀、压痛;踝关节主动背伸 则再次进行无记名投票,如投票同意的比例大于50%,受限和提踵力量减弱; Silverskold试验可为阳性。 则共识得以通过,并可发表。如投票同意的比例等于 鉴别诊断:需要和跟骨后滑囊炎,跟腱腱围炎、跟 或低于50%,则该条目不予通过,并且不在之后的专家腱非止点性腱病以及跟腱止点撕脱等相鉴别 共识中进行发表。专家共识的推荐强度按投票同意的 投票同意率:82.6%(强一致) 百分比进行区分:51%~74%,意见 证据等级:E 强一致;100%,完全赞同。 每一个条目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均进行文献证据条目3跟腱止点性腱病的辅助检查X片、CT、B超和 等级分级(表1),按照文献等级最高的级别进行推荐。MR的应用 X线、B超、CT、MR对跟腱止点性腱病均有重要诊 表1文献证据等级分级 断价值。X线片可发现跟腱钙化或骨化以及跟骨结节 后上方的异常表现;B超可较好明确跟腱病变,但非常 多个(2个或更多)一级RCT研究有相似的发现,或 依赖于技术人员的水平;CT能较准确评估病灶的位置 有一个meta分析 及大小;MR可以详细评估跟腱及跟腱周围组织病变。 个一级RCT研究 投票同意率:852%(强一致) 前瞻性队列研究 证据等级:B2 存在比较组别,但不是一级RCT研究(例如病例对 研究) 条目4跟腱止点性腱病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病例系列研究 跟腱止点性腱病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 病例报告 后症状不缓解3至6个月应考虑手术治疗。跟腱止点 专家观点/基础科研 性腱病患者如同时合并以下危险因素,则保守治疗失 BCT:随机对照研究 败风险较大,可考虑直接进行手术治疗:(1)治疗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年10月第38卷第10期 Chin J Sports Med,Oct. 2019,Vol.38,No.10 草案。这些问题均为临床医生较为关心且目前尚无明 确结论的问题,包括:①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定义、病因 以及病理改变;②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 查、诊断与鉴别诊断;③跟腱止点性腱病的辅助检查:X 线片、CT、B超和MRI的应用;④跟腱止点性腱病保守 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⑤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康复 训练(牵拉训练、深部按摩、肌力训练等)对跟腱止点性 腱病的治疗效果;⑥物理治疗(超声、低能量激光、体外 冲击波、冰敷、针灸等)对跟腱止点性腱病的治疗机制 及效果;⑦跟腱止点性腱病手术:切开清理与再修复; ⑧跟腱止点性腱病手术:关节镜技术;⑨跟腱止点性腱 病手术:切开重建;⑩跟腱止点性腱病术后的康复。 每个专家小组设置一名联系人,负责该小组与共 识编写小组的联络工作,并负责起草该小组所负责条 目的编写,同时也在最终的共识讨论会上陈述此条目, 并回答各专家提出的问题。 在之后召开的专家共识会议上对这 10 个问题分 别进行陈述,对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以及无记名 投票。每一个条目的陈述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陈 述人首先陈述条目,如果有其他专家对其中内容存在 不一致意见,需要进行修改,即可发起修改动议,此时 如果同时有其他两名专家同时支持修改动议,即启动 无记名的修改动议投票,如果投票同意的比例达到或 超过67%,则修改条目内容,低于67%则条目内容不予 修改;第二部分,待所有与会专家不再提出修改意见, 则再次进行无记名投票,如投票同意的比例大于50%, 则共识得以通过,并可发表。如投票同意的比例等于 或低于50%,则该条目不予通过,并且不在之后的专家 共识中进行发表。专家共识的推荐强度按投票同意的 百分比进行区分:51%~74%,意见一致;75%~99%, 强一致;100%,完全赞同[6] 。 每一个条目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均进行文献证据 等级分级(表1)[6] ,按照文献等级最高的级别进行推荐。 表1 文献证据等级分级 A1 A2 B1 B2 C D E 多个(2个或更多)一级RCT研究有相似的发现,或 有一个meta分析 一个一级RCT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存在比较组别,但不是一级RCT研究(例如病例对 照研究) 病例系列研究 病例报告 专家观点/基础科研 RCT:随机对照研究 3 结果 所有10个条目均获得了投票通过,可以专家共识 形式进行发表。 条目1 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定义、病因及病理改变 定义:跟腱止点性腱病是发生在跟腱距跟腱止点 2 cm 内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损伤,常由过度使用引起,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病因:引起跟腱止点性腱病的病因包括内源性和 外源性。外源性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在跟腱止点性腱病 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内外源性因素往往共同 作用,加速病情的进展。 病理:腱病组织的肉眼改变包括肌腱直径增粗、表 面不光滑、颜色变黄、质地变硬、弹性下降、退变性撕 裂。跟腱腱病的微观表现为平行胶原结构丧失、纤维 完整性丧失、脂肪浸润、钙化或骨化和毛细血管增生。 投票同意率:100%(完全赞同) 证据等级:E 条目2 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鉴别诊 断与诊断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跟腱止点部位的疼痛不适,运 动时加剧疼痛;渐进性病程,后期逐渐表现为任何活动 都可引发疼痛。 体检:跟骨结节后方肿胀、压痛;踝关节主动背伸 受限和提踵力量减弱;Silverskold试验可为阳性。 鉴别诊断:需要和跟骨后滑囊炎,跟腱腱围炎、跟 腱非止点性腱病以及跟腱止点撕脱等相鉴别。 投票同意率:82.6%(强一致) 证据等级:E 条目3 跟腱止点性腱病的辅助检查:X片、CT、B超和 MRI的应用 X线、B超、CT、MRI对跟腱止点性腱病均有重要诊 断价值。X线片可发现跟腱钙化或骨化以及跟骨结节 后上方的异常表现;B超可较好明确跟腱病变,但非常 依赖于技术人员的水平;CT能较准确评估病灶的位置 及大小;MRI可以详细评估跟腱及跟腱周围组织病变。 投票同意率:85.2%(强一致) 证据等级:B2 条目4 跟腱止点性腱病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跟腱止点性腱病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 后症状不缓解3至6个月应考虑手术治疗。跟腱止点 性腱病患者如同时合并以下危险因素,则保守治疗失 败风险较大,可考虑直接进行手术治疗:(1)治疗前 · 830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