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 129 四、甘肃境内西南官话的成因 我们认为,甘肃境内存在西南官话,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移民因素。 1.经济因素甘肃南部都是群山环绕、原始森林茂密的地区,翻山越岭极度不便,因而河谷的 平地就自然成为交通的孔道。历史上的移民或流民,要么溯河而上,要么沿河而下,都离不开嘉陵 江、白龙江、白水江等。两当广金、泰山,康县阳坝,武都枫相,文县碧口、肖家等地在古代交通不 发达的情况下,一直属于川北(以今四川省广元市和江油市为中心)的经济辐射区。生活在这里的 人民,在社会、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跟横向的毗邻地区比较,都显示出相对的独立性,但跟纵向 的毗邻地区却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当然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性。据老一辈人讲,他们的祖父们有不少都 有经年累月当脚夫“下中坝”(中坝”即今之江油)的经历。无数的“脚夫”都是商人雇佣来搬运 货物的苦力。有趣的是他们纵向沿江常走数千里之遥,而横向翻山越岭所经的地方都不过百里。这足 以说明川语对甘肃南部一带的“纵向”辐射能力。 2.政治原因甘肃西南官话的形成与行政区划有一定的关系。古代的行政区划,跟民族、人口 及交通地理都有很大关系。以文县为例,历史上文州(今文县)在行政上一直南属四川,在汉代属 广汉郡,唐代属剑南道,宋代属利州路,明清两代降州为县,归阶州,属巩昌府,才经历了由南属到 北属的过渡。所以,文县的碧口、中庙、肖家等地的“川语”成分的存在就不难解释了。正如周振 鹤、游汝杰说:白龙江流域一带“虽然今属甘肃,但是方言却带四川色彩”①。 3.移民原因移民语言要对新居地的固有方言(或语言)产生深刻影响,除了移民数量大外, 还要迁徙时间集中。明代后期及清初,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流民问题。由于白龙江流域 山大沟深,林密流急,较少遭遇苛政和兵燹,因而吸引了大批流民。万历四十四年(1616),阶州 (包括今武都、文县、舟曲及宕昌南部的部分地区)共有人口33722人,另有番民4912人,千户所 军户人口7894人。到了清嘉庆时,阶州(含成县在内)共有民户人口285443人,屯户人口93963 人,共计为379206人。人口增长了10倍以上。②与陇南流域接壤的陕南山地,地理状况跟陇南相 似,同样吸引了大批流民。清代康乾之际有大量四川、湖北、安徽流民进入陕南地区。据《大清一 统志》的有关府志进行综合统计,从康熙三十二年(1693)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百多年间, 陕南人口从15万激增到350万,净增20余倍。流民向北涌入白龙江流域的难以数记,加之迁徙时间 集中,只有前后数10年的时间。据《徽县新志》“移民”条载数十年来,四、湖广人络绎而 至,垦荒落业,山中己无闲田,编其户曰客户。”《西和县志》载“清咸、同时,山、陕客商来县者 甚多,久之有家室田产,因而入籍者不少。且明末兵燹之后,土著流散他方,以致田亩荒芜,他省之 人有来此垦荒以久住者,四乡皆有,今溯其原籍,四川人实居多数。”③ 责任编辑:尚永琪 ①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②刘运新修、廖徯苏等《中国方志丛书·西部地方》第24号,1919年铅印本。 ③朱秀桦《重修西和县志》,1947年刻本。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四、甘肃境内西南官话的成因 我们认为,甘肃境内存在西南官话,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移民因素。 1. 经济因素 甘肃南部都是群山环绕、原始森林茂密的地区,翻山越岭极度不便,因而河谷的 平地就自然成为交通的孔道。历史上的移民或流民,要么溯河而上,要么沿河而下,都离不开嘉陵 江、白龙江、白水江等。两当广金、泰山,康县阳坝,武都枫相,文县碧口、肖家等地在古代交通不 发达的情况下,一直属于川北 ( 以今四川省广元市和江油市为中心) 的经济辐射区。生活在这里的 人民,在社会、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跟横向的毗邻地区比较,都显示出相对的独立性,但跟纵向 的毗邻地区却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当然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性。据老一辈人讲,他们的祖父们有不少都 有经年累月当脚夫 “下中坝”( “中坝”即今之江油) 的经历。无数的 “脚夫”都是商人雇佣来搬运 货物的苦力。有趣的是他们纵向沿江常走数千里之遥,而横向翻山越岭所经的地方都不过百里。这足 以说明川语对甘肃南部一带的 “纵向”辐射能力。 2. 政治原因 甘肃西南官话的形成与行政区划有一定的关系。古代的行政区划,跟民族、人口 及交通地理都有很大关系。以文县为例,历史上文州 ( 今文县) 在行政上一直南属四川,在汉代属 广汉郡,唐代属剑南道,宋代属利州路,明清两代降州为县,归阶州,属巩昌府,才经历了由南属到 北属的过渡。所以,文县的碧口、中庙、肖家等地的 “川语”成分的存在就不难解释了。正如周振 鹤、游汝杰说: 白龙江流域一带 “虽然今属甘肃,但是方言却带四川色彩”①。 3. 移民原因 移民语言要对新居地的固有方言 ( 或语言) 产生深刻影响,除了移民数量大外, 还要迁徙时间集中。明代后期及清初,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流民问题。由于白龙江流域 山大沟深,林密流急,较少遭遇苛政和兵燹,因而吸引了大批流民。万历四十四年 ( 1616) ,阶州 ( 包括今武都、文县、舟曲及宕昌南部的部分地区) 共有人口 33 722 人,另有番民 4912 人,千户所 军户人口 7894 人。到了清嘉庆时,阶州 ( 含成县在内) 共有民户人口 285 443 人,屯户人口 93 963 人,共计为 379 206 人。人口增长了 10 倍以上。② 与陇南流域接壤的陕南山地,地理状况跟陇南相 似,同样吸引了大批流民。清代康乾之际有大量四川、湖北、安徽流民进入陕南地区。据 《大清一 统志》的有关府志进行综合统计,从康熙三十二年 ( 1693) 至嘉庆二十四年 ( 1819) 的百多年间, 陕南人口从 15 万激增到 350 万,净增 20 余倍。流民向北涌入白龙江流域的难以数记,加之迁徙时间 集中,只有前后数 10 年的时间。据 《徽县新志》 “移民”条载: “数十年来,四川、湖广人络绎而 至,垦荒落业,山中已无闲田,编其户曰客户。”《西和县志》载: “清咸、同时,山、陕客商来县者 甚多,久之有家室田产,因而入籍者不少。且明末兵燹之后,土著流散他方,以致田亩荒芜,他省之 人有来此垦荒以久住者,四乡皆有,今溯其原籍,四川人实居多数。”③ 责任编辑: 尚永琪 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 129 ① ② ③ 周振鹤、游汝杰: 《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 刘运新修、廖徯苏等: 《中国方志丛书·西部地方》第 24 号,1919 年铅印本。 朱秀梓: 《重修西和县志》,1947 年刻本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