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验十六 药剂稳定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预测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2.掌握用经典恒温加速实验法预测药物溶液的有效期。 二、实验指导 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加速试验,具体方法有经典恒温法、简便法、 台阶型高温法及经验法。本试验采用经典恒温法。该法的理论依据是Arrhenius指数定律, 其对数形式为: lg K=- 2.303RT +lg A 经典恒温法的加速试验温度一般是3~5个,每个温度需进行四个以上时间间隔的取样 测定,求出各温度下不同时间药物的浓度。以药物浓度或浓度的其他函数对时间作图,以判 断反应级数。若以1gC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为一级反应。再由直线斜率求出各温度的速度 常数K,以1eK对1T作图或作线形回归求出室温下的K值,然后根据公式h。-01054 K 求出有效期to.9a 本实验以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模型药物,因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不稳定的烯二醇基, 极易被氧化。影响抗坏血酸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空气中的氧、金属离子、pH、温度 和光线等。抗坏血酸溶液的含量测定采用碘量法,利用抗坏血酸的还原性,可与碘液定量反 应。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05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持续的蓝色30s不褪,即得。 三、实验内容 5%维生素C溶液有效期预测: 药液的配制:称取维生素C粉5g,加蒸馏水100ml配成5%的维生素C溶液,封装于 5ml安瓿。 维生素C含量测定:精密吸取维生素药液2ml(相当于l00mg维生素C),加新鲜煮 沸放冷的蒸馏水85ml,稀醋酸4ml,淀粉指示液1ml。用0.05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 呈持续的蓝色,记录消耗碘溶液的体积,计算维生素C浓度(每毫升碘液相当于维生素 C8.806mg)。实验十六 药剂稳定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预测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2.掌握用经典恒温加速实验法预测药物溶液的有效期。 二、实验指导 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加速试验,具体方法有经典恒温法、简便法、 台阶型高温法及经验法。本试验采用经典恒温法。该法的理论依据是 Arrhenius 指数定律, 其对数形式为: A RT E K lg 2.303 lg = − + 经典恒温法的加速试验温度一般是 3~5 个,每个温度需进行四个以上时间间隔的取样 测定,求出各温度下不同时间药物的浓度。以药物浓度或浓度的其他函数对时间作图,以判 断反应级数。若以 lgC 对 t 作图得一直线,则为一级反应。再由直线斜率求出各温度的速度 常数 K,以 lgK 对 1/T 作图或作线形回归求出室温下的 K 值,然后根据公式 K t 0.1054 0.9 = 求出有效期 t0.9。 本实验以抗坏血酸(维生素 C)为模型药物,因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不稳定的烯二醇基, 极易被氧化。影响抗坏血酸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空气中的氧、金属离子、pH、温度 和光线等。抗坏血酸溶液的含量测定采用碘量法,利用抗坏血酸的还原性,可与碘液定量反 应。以淀粉为指示剂,用 0.05mol/L 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持续的蓝色 30s 不褪,即得。 三、实验内容 5%维生素 C 溶液有效期预测: 药液的配制:称取维生素 C 粉 5g,加蒸馏水 100ml 配成 5%的维生素 C 溶液,封装于 5ml 安瓿。 维生素 C 含量测定:精密吸取维生素药液 2ml(相当于 100mg 维生素 C),加新鲜煮 沸放冷的蒸馏水 85ml,稀醋酸 4ml,淀粉指示液 1ml。用 0.05mol/L 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 呈持续的蓝色,记录消耗碘溶液的体积,计算维生素 C 浓度(每毫升碘液相当于维生素 C8.806mg)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