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通过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确定工程建设的规模和主要内容,分析施 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环节、污染类型、排污方式及污染程度,预测对环境的 影响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3)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和论证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4)从环境美学和生态适宜度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要求,并 对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 (5)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主管部门决策 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工作,使本评价达到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部门优化设计、建设单 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 1.2.2指导思想 (1)以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技术规定,环境标准和本区域环境功能规 划目标为依据,指导评价工作。 (2)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3)坚持环评工作为优化设计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不断提高环 评工作的实用性。 (4)评价工作将在利用本区各种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类比调查和 分析,力求全面、公正、客观:评价中要体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原则。 (5)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准确可靠,污染防治及环境 影响防治措施可行,结论明确可信。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依据 (I)《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国家主席22号令; 1.3.2法规和政策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253号: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08年10月1日施行: (3)《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 2005年5月: (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991]15号: (⑤)《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 1.3.3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x省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NO:SC112341),2009年6月1日实施: (2)《×省省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7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 (3)《××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川府发[1996]142号 文: 1.3.4评价导则与技术规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