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护士进修杂志201川年1月第26卷第2期 ·119 没有从伦理道德的层次上接受临终关怀.有的仅仅 港发展宁养服务即善终服务)的经验、模式制度,证 是知道而不是支持。 例如 ,如果子女在老人病重 过接触西 发展临终关怀的历程加快中国大陆地 终的时候,不想方设法延长老人的生命,不亲自去同 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使临终关怀的服务形式进 候和照顾老人,就是一种“不孝”的表现:而正是子女 步多样化、木土化。英闲的临终关杯服条以住院 出于孝道的举动,忽视了老人临终关怀的需求意愿 照护的方式为主,即注重建立临终关怀院:美国则以 而同样的传统观念也影响医务工作者对死亡的认 关怀服务为主,即开展社区服务,我们要 和对频死者的态度,使他们不能“见死不救”而继线 续探索符合我困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方式。首先可 无谓的治疗。这与临终关怀“不以延长临终病人的 考虑先在医院里开设临终关怀病房,针对终末期癌 生命,而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帮助临终病 人‘好 完电者 开展淡化 治疗 强化照护”观念的临 死”的科学死亡观相矛盾 终关怀工作,重点为患者减轻痛苦、控制症状、维持 3.3医疗卫生系统制度的改革影响临终关怀事业 生活质量并协助其安详离世。同时,争取相关法律 的发展临终关怀作为医疗卫牛系统的立体化服 和医保政薇的支持,通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多说 务.需要由医护人员、社会学者、心理学者、伦理号 或半独立( 与医院合作)的 者、律师、志愿人员和宗教人士等共同参与,是 终关怀医院,推社区的临终关怀居家深访服务 立体化和多元性的社会服各机构。同时临终关杯 招与培菜汁会工在者和和志者制岸俗终关不 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科学化、法制化、专业化 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制度,加强培训和管理,加强 规范化是必 这是在近 理原则的研究,并将原则落实在临 点。因此,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 关怀的实践中。 专业社区医护人品为临终关怀和家庭临终病房的开 参考文献 展提供了保证。而在中国与临终关怀专业的行政机 构、相关的质量标准、法律法规和学科系统有待建立 黄海.张静平,邓小梅.刍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 和制定。此外,医疗保险不但可为高效临终护理损 医学与社会.2001911.63 [2 Imbof SL Kaskie R Wyatt MG Findin hw 供资金支持.而且还能扩大服务覆盖面,从而将临终 to a bette evaluation of palliative care referral toolsJ月Ger 关怀带入制度化、健康、持久的运作中去 、2007,33(1):4049 4临终关怀发展的展望 r providing e areJ.Nurs Stand 0721(4:33 早在1992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就说 过川:“卫生部准备将临终关怀作为我国医疗卫生 4 10 第三产业的重点之 ,列入事业发展规划,促其健康 007.1341:190196 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己 Smith R.William S.The as K.The American way of death 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应该包 】.Ha ,2007.1176057:242 括3个相互 关联的基本组成部分,预防 治疗、临乡 6 近年来美国社会对临终美怀的认调,国外 关怀 。特别是在向现代医学生理 心理一社会 e care [J].2007.12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临终关坏实现良性、有序发 必依全社会的多元化 、多途径的支持 2006年. 建设 chroni in the united Stat 怀川,包括加强死亡教育:改善伦理环境:建立有 198920031J1.JAMA.2007.29724:27252732 中困特色的立体化全良服务机物:保讲临终关杯 9列 王玉梅.肖适崎.我国临终关杯发展中有关问题探讨儿.中任 仕会医学 93):1801 入医疗保险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国临终关怀服务将 现状与前景展望[刀.国外医学护西 朝着“理论深入化、教有普及化、实施适宜化、管理规 范化”的目标发展 装兰香,云龙.临终关怀的伦理问恩思.实用预 在此.笔者认为,为进一步开展临终关坏服务 12 杨建兵.在我国推广临终关怀的必要性及其伦理原则小.中 应该做到心两个善及” ,即普及教育和普及深入 国医学伦理学.2001.14(1):2526 但将临终关怀作为课程,培训学生和在职人员,而目 [131 丁.临终关怀发展中的心理间题[J川.中华护理杂志.2000 加大官传临终关怀的内涵和意义。在尽可能地将临 3510):620622 终关坏服务纳入国家福利院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发 收码日期:20100926 展临终关怀切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可以借 100011 ina Ac1 ishinHo All rights reserved ww enki ne没有从伦理道德的层次上接受临终关怀, 有的仅仅 是知道而不是支持。例如, 如果子女在老人病重临 终的时候, 不想方设法延长老人的生命, 不亲自去伺 候和照顾老人, 就是一种 不孝的表现; 而正是子女 出于孝道的举动, 忽视了老人临终关怀的需求意愿。 而同样的传统观念也影响医务工作者对死亡的认知 和对濒死者的态度, 使他们不能 见死不救而继续 无谓的治疗。这与临终关怀 不以延长临终病人的 生命, 而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帮助临终病人好 死 的科学死亡观相矛盾。 3. 3 医疗卫生系统制度的改革影响临终关怀事业 的发展 临终关怀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立体化服 务, 需要由医护人员、社会学者、心理学者、伦理学 者、律师、志愿人员和宗教人士等共同参与, 是一个 立体化和多元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同时, 临终关怀 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 科学化、法制化、专业化、 规范化是必由之路 [ 1] 。这是在近 5 年才提出的观 点。因此, 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培训 专业社区医护人员为临终关怀和家庭临终病房的开 展提供了保证。而在中国与临终关怀专业的行政机 构、相关的质量标准、法律法规和学科系统有待建立 和制定。此外, 医疗保险不但可为高效临终护理提 供资金支持, 而且还能扩大服务覆盖面, 从而将临终 关怀带入制度化、健康、持久的运作中去。 4 临终关怀发展的展望 早在 1992 年时任 卫生部部 长陈敏章就 说 过[ 11] :  卫生部准备将临终关怀作为我国医疗卫生 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 列入事业发展规划, 促其健康 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 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们已 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应该包 括 3 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部分, 预防、治疗、临终 关怀 [ 13] 。特别是在向现代医学生理  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 临终关怀实现良性、有序发 展就必然依赖全社会的多元化、多途径的支持。 2006 年, 黄海珊等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 怀 [ 1] , 包括加强死亡教育; 改善伦理环境; 建立有 中国特色的立体化全息服务机构; 促进临终关怀加 入医疗保险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国临终关怀服务将 朝着 理论深入化、教育普及化、实施适宜化、管理规 范化[ 1] 的目标发展。 在此, 笔者认为, 为进一步开展临终关怀服务, 应该做到 两个普及, 即普及教育和普及深入。不 但将临终关怀作为课程, 培训学生和在职人员, 而且 加大宣传临终关怀的内涵和意义。在尽可能地将临 终关怀服务纳入国家福利院的医疗服务的同时, 发 展临终关怀切合中国国情的产业。中国可以借鉴香 港发展宁养服务( 即善终服务) 的经验、模式制度, 通 过接触西方发展临终关怀的历程, 加快中国大陆地 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使临终关怀的服务形式进 一步多样化、本土化。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以住院 照护的方式为主, 即注重建立临终关怀院; 美国则以 家庭临终关怀服务为主, 即开展社区服务, 我们要继 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方式。首先可 考虑先在医院里开设临终关怀病房, 针对终末期癌 症患者, 开展淡化 治疗观念、强化 照护观念的临 终关怀工作, 重点为患者减轻痛苦、控制症状、维持 生活质量, 并协助其安详离世。同时, 争取相关法律 和医保政策的支持, 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 多途 径筹集资金, 建立独立或半独立( 与医院合作) 的临 终关怀医院, 推广社区的临终关怀居家探访服务。 招募与培养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制定临终关怀机 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制度, 加强培训和管理, 加强 对临终关怀伦理原则的研究, 并将原则落实在临终 关怀的实践中。 参 考 文 献 [ 1] 黄海珊, 张静平, 邓小梅. 刍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 J] . 医学与社会, 2006, 19( 1) : 3638. [ 2] Imhof S L, Kaskie B, Wyatt MG. Finding th e w ay t o a bett er death: an evaluation of palliative care referral t ools [ J] . Gero nt ol Nu rs, 2007, 33( 1) : 4049. [ 3] Sh aw S , Meek F, Buckn all R. A framew ork for providing evi dence based palliati ve car e[ J] . Nu rs S tand, 2007, 21( 41) : 35 38. [ 4] Morin D, S aintLau rent L. T he benefits of a palliative care netw ork: a case study in Qu ebec, Canada [ J] . Palliat Nurs, 2007, 13( 4) : 190196. [ 5] Smith R, William S, Th om as K. T he American w ay of death [ J] . H ealth Serv, 2007, 117( 6057) : 28 29. [ 6] 郑榕芳, 程显山. 近年来美国社会对临终关怀的认识[ J] . 国外 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7, 16( 2) : 6464. [ 7] H ow ell S. Pediatric palliative care [ J] . Pediatri cs, 2007, 120 ( 1) : 244245. [ 8] Feudtner C, Feinst ein JA. S hifting place of death among chil dren with complex chronic conditions in th e U nit ed S tat es, 19892003 [ J] . JAM A, 2007, 297( 24) : 27252732. [ 9] 王玉梅, 肖适崎.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探讨[ J] . 中国 社会医学杂志, 2006, 9( 3) : 180182. [ 10] 李玲. 我国临终护理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J] . 国外医学护理 学分册, 2005, 24( 8) : 408. [ 11] 肖蓉, 郑兰香, 邓云龙. 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思考[ J] . 实用预 防医学, 2004, 11( 2) : 260 262. [ 12] 杨建兵. 在我国推广临终关怀的必要性及其伦理原则[ J] . 中 国医学伦理学, 2001, 14( 1) : 25 26. [ 13] 丁焱. 临终关怀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0) : 620622. ( 收稿日期: 20100826)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年 1 月第 26 卷第 2 期  119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