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主题牵扯到各个方面,下面不一一详谈,而以医药、数学及纺织作为代表,深入了 解一下 医药 宋元时代的医药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与伪知识的主体,又可以视为一个人类社会对抗疾 病的系统。先看前者,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不满足于此前已获得的知识,认识到自上古以来 很多疾病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13世纪名医张元素直率地指出:“平素治病,不用古方。…运 气不齐,P185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4至于后者,最突出的特征是政府决心让尽 可能多的民众了解医药常识。确实还没有一个中古时期民族,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能如此清 醒意识到健康的问题。在大城市修建了大的排水系统。痰盂、皂粉、牙膏,以及这个时期末出 现的牙刷,都开始普及。 中国诊所对新疾病的观察入微,而且实事求是,常常十分准确。对斑疹伤寒症的描述首见 于13世纪麻知几的《儒门事亲》,它阐述了名医张从正的理论。此书描述,斑疹伤害肇端为 发烧,接着发寒头痛,“至四五日,熛疹始发,先从两肋下。有之出于肋,次及身表,渐及四 肢。”流感的记载首见于南宋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寒咽乾,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实效 嗽,涕唾稠粘。6 对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等类似的诊断也始于南宋。这里引扬子瀛1264年对血吸虫病 的描写为证: 其候,面目青黄,力乏身痛,唇口乾焦,烦躁而闷,胸腹痞满,肚胀皮坚,腹中 【革十卯】【革十卯】,切痛如虫齧,又如虫行,唾吐鲜血,小便淋漓,大便脓 血杂下。病人所食之物,皆变化而为虫,P186侵蚀脏腑,蚀尽则死矣。7 完全可以想象,水稻种植的发展意味着长时间在水中赤脚,水里的寄生虫(其中有些又是 藏在作为肥料的人粪当中)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增加。到12世纪,住在长江以南的中国人有十 分之一患此病。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么至少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中国南方的经济活力在晚古 时期走向衰落。 4宫下三郎“宋元的医疗”,载薮内清编《宋元时代之科学技术史》页127(参页158注17)。【“张元素列 5宫下三郎,页128,注4 6宫下三郎,页128,注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柴胡石膏散”】 7宫下三郎,页131。【《仁斋直指方论》25“蠹毒”】77 我们的主题牵扯到各个方面,下面不一一详谈,而以医药、数学及纺织作为代表,深入了 解一下。 医药 宋元时代的医药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与伪知识的主体,又可以视为一个人类社会对抗疾 病的系统。先看前者,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不满足于此前已获得的知识,认识到自上古以来 很多疾病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13 世纪名医张元素直率地指出:“平素治病,不用古方。… 运 气不齐,P185 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4 至于后者,最突出的特征是政府决心让尽 可能多的民众了解医药常识。确实还没有一个中古时期民族,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能如此清 醒意识到健康的问题。在大城市修建了大的排水系统。痰盂、皂粉、牙膏,以及这个时期末出 现的牙刷,都开始普及。 中国诊所对新疾病的观察入微,而且实事求是,常常十分准确。对斑疹伤寒症的描述首见 于 13 世纪麻知几的《儒门事亲》,它阐述了名医张从正的理论。此书描述,斑疹伤害肇端为 发烧,接着发寒头痛,“至四五日,熛疹始发,先从两肋下。有之出于肋,次及身表,渐及四 肢。” 5 流感的记载首见于南宋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寒咽乾,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实欬 嗽,涕唾稠粘。6 对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等类似的诊断也始于南宋。这里引扬子瀛 1264 年对血吸虫病 的描写为证: 其候,面目青黄,力乏身痛,唇口乾焦,烦躁而闷,胸腹痞满,肚胀皮坚,腹中 【革+卯】【革+卯】,切痛如虫齧,又如虫行,唾吐鲜血,小便淋漓,大便脓 血杂下。病人所食之物,皆变化而为虫,P186 侵蚀脏腑,蚀尽则死矣。7 完全可以想象,水稻种植的发展意味着长时间在水中赤脚,水里的寄生虫(其中有些又是 藏在作为肥料的人粪当中)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增加。到 12 世纪,住在长江以南的中国人有十 分之一患此病。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么至少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中国南方的经济活力在晚古 时期走向衰落。 4 宫下三郎“宋元的医疗”,载薮内清编《宋元时代之科学技术史》页 127(参页 158 注 17)。【“张元素列 传”】 5 宫下三郎,页 128,注 4。 6 宫下三郎,页 128,注 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柴胡石膏散”】 7 宫下三郎,页 131。【《仁斋直指方论》25“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