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的知识又有了进步。虽然在公元1世纪初王莽统治时中国就有解剖,但是直到北宋 才编辑了比较准确说明五脏器官的示意图。这么作的一个根本动机是将针灸技术系统化,针灸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要将针扎入病人体内,通常很深,若位置选错,冒的风险显然很 大。1027年,奉旨铸造了两个青铜人体模型,同时,唐代针灸图也得到修改。这两个模型可 能是外表涂蜡,注入水银,作得相当精致,如果学生扎错穴位,液体就会流出来。 宋代第一次记载的解剖是于1045年以56个被捕的反贼为对象进行的,这些人被开膛观 察,并绘出其内脏。以后这些图又经修改:1113年泗州医学教授杨介编辑了《玄门脉诀内照 图》,显示了肺、心、胃、肾等器官。尔后,波斯学者拉施都丁将此传到西方 病理分析也取得了进展。医家承认某些疾病是职业性的,如以下《谈苑》引文,作者可能 是11世纪孔平仲: 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薰。头手俱颤。P187卖饼家窥炉,目皆早昏。贾谷山 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铸钱监卒,无白首者,以辛苦故也。8 环境被认为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家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了疟疾与死水(虽然没有 考虑到蚊子)是相互关联的。政府在牛瘟发生时期禁止在牛市买卖牛,说明对疾病传播有了最 基本的知识。有时在传染病流行期(如1181年和1187年南宋首都发生的那两次传染病时 期),政府禁止居民出外旅行。而医学理论上的主要分歧在于,一派认为生病是体外有害因素 入侵的结果,另一派则坚持是体内本身虚弱使得这种入侵成为可能。前一派强调直接用药战胜 有害因素,将有害因素驱赶出去。他们设法降低高烧,减少出汗、排泄和呕吐。另一派认为疾 病往往是因为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放纵性欲、情绪不安等引起。所以他们采取的方法倾向于 健身,主要目标在于恢复身体本身的抵抗力。 治疗实践得助于一系列本草的出版,这些药典不断得到修改与补充。中医药理的核心可追 溯到汉代,记录在《神农本书》及现已失传的其他书中。《神农本书》列出365种药,一年每 天一种:顺序安排的标准虽有一定规律,其实并不科学。这些标准中有宇宙阴阳原理;根、 茎、花、果等植物;“七情”“五味”;“四气”。还有对这些草药治疗效果的详细描写。大约在 500年,出身医生世家的隐士陶弘景对《神农本书》进行了修订。他删除了大量理论,又补充 列出几乎与原书同样多数量的草药,加进很多实用细节(P188如在何处可以找到这些药,药 的样子怎样,如何辨别真伪,以及储存的最好方法等)。苏敬奉旨带领一批学者以陶弘景的 《神农本书》为基础,于公元659年编撰完成《新修本草》,其插图为彩色绘制。也是在这 时期,该书和其他草本书开始介绍由几种药混合而成的简单药方。 中国印刷的第一本药典出版于公元973年,是苏敬著作的修订本。在974年和1061年又 再版。奉旨编修和刊行的1062年版,收集了关于600多种植物的900多新插图。1061年四川 宫下三郎,页150。【《谈苑》2】78 解剖学的知识又有了进步。虽然在公元 1 世纪初王莽统治时中国就有解剖,但是直到北宋 才编辑了比较准确说明五脏器官的示意图。这么作的一个根本动机是将针灸技术系统化,针灸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要将针扎入病人体内,通常很深,若位置选错,冒的风险显然很 大。1027 年,奉旨铸造了两个青铜人体模型,同时,唐代针灸图也得到修改。这两个模型可 能是外表涂蜡,注入水银,作得相当精致,如果学生扎错穴位,液体就会流出来。 宋代第一次记载的解剖是于 1045 年以 56 个被捕的反贼为对象进行的,这些人被开膛观 察,并绘出其内脏。以后这些图又经修改;1113 年泗州医学教授杨介编辑了《玄门脉诀内照 图》,显示了肺、心、胃、肾等器官。尔后,波斯学者拉施都丁将此传到西方。 病理分析也取得了进展。医家承认某些疾病是职业性的,如以下《谈苑》引文,作者可能 是 11 世纪孔平仲: 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薰。头手俱颤。P187 卖饼家窥炉,目皆早昏。贾谷山 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铸钱监卒,无白首者,以辛苦故也。8 环境被认为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家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了疟疾与死水(虽然没有 考虑到蚊子)是相互关联的。政府在牛瘟发生时期禁止在牛市买卖牛,说明对疾病传播有了最 基本的知识。有时在传染病流行期(如 1181 年和 1187 年南宋首都发生的那两次传染病时 期),政府禁止居民出外旅行。而医学理论上的主要分歧在于,一派认为生病是体外有害因素 入侵的结果,另一派则坚持是体内本身虚弱使得这种入侵成为可能。前一派强调直接用药战胜 有害因素,将有害因素驱赶出去。他们设法降低高烧,减少出汗、排泄和呕吐。另一派认为疾 病往往是因为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放纵性欲、情绪不安等引起。所以他们采取的方法倾向于 健身,主要目标在于恢复身体本身的抵抗力。 治疗实践得助于一系列本草的出版,这些药典不断得到修改与补充。中医药理的核心可追 溯到汉代,记录在《神农本书》及现已失传的其他书中。《神农本书》列出 365 种药,一年每 天一种;顺序安排的标准虽有一定规律,其实并不科学。这些标准中有宇宙阴阳原理;根、 茎、花、果等植物;“七情”;“五味”;“四气”。还有对这些草药治疗效果的详细描写。大约在 500 年,出身医生世家的隐士陶弘景对《神农本书》进行了修订。他删除了大量理论,又补充 列出几乎与原书同样多数量的草药,加进很多实用细节(P188 如在何处可以找到这些药,药 的样子怎样,如何辨别真伪,以及储存的最好方法等)。苏敬奉旨带领一批学者以陶弘景的 《神农本书》为基础,于公元 659 年编撰完成《新修本草》,其插图为彩色绘制。也是在这一 时期,该书和其他草本书开始介绍由几种药混合而成的简单药方。 中国印刷的第一本药典出版于公元 973 年,是苏敬著作的修订本。在 974 年和 1061 年又 再版。奉旨编修和刊行的 1062 年版,收集了关于 600 多种植物的 900 多新插图。1061 年四川 8 宫下三郎,页 150。【《谈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