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医生唐慎微将这些收进他编的本草,还根据更广泛的材料选择并加进更多的说明。此书经修改 后于1108年出版,名为《经史证类備急本草》,8年之后再次出版,介绍了约1748种基本草 药,总结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发现。它是医药学和自然史的辞典,表达形式基本是实用的 宋代医家对待比较古老的药典多持批判性的态度,对其详细审查,而非盲目崇古信古。他 们不愿接受与实践经验有冲突的权威,其典型是11世纪博学的沈括所作的评论,他认为《神 农本书》等古老书籍错误百出。1076年太医署下设尚药局,专门负责测试各地献上的新药 物。只有他们证明满意的药物才能在官修药典中包括进去。约在这一时期生产的某些新药证明 其化学成分已达到一定水平。例如,1061年沈括在一位经验丰富的道士的协助之下制出了类 固醇性激素。医生做手术时,使用曼陀罗属的植物进行全身麻醉 在12和13世纪,华北的医生试图将药物特性与疾病性质联系起来的实践经验理论化。他 们希望找到一种将艺术上升到科学的治疗方法。1347年南方医生P189朱震亨在其《格致余 论》一书的“序”中就表达了这一追求: 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 三年似有所得,…至四十岁,复取而读之。顾以质钝,遂朝夕钻研,缺其所可 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罗太无诲知悌者,为之师。因见河间、戴人、东 垣、海藏诸书。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又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 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夫假设问 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着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 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于局方也。° 这一新的总结实际上意味着:古老的汉代医学理论过去并未系统地与草药与疾病的实验联 系起来,直到这时才这样做,或者说至少在试图这样做。若不做专门的研究就不可能评价这个 理论。这种将理论与为实用的目的而进行的观察相联系的愿望,到底是向前迈进了一步,还是 整个过程就是将不充分的概念强加在丰富的数据上,从而使其更无用呢? 汉代医学理论有两点在新的总结中特别重要。一是“经络”(脉络)理论,一是“气”与“味” 理论。P190人体全身被认为有12经络,连结头与内脏及四肢。沿这些经络,两种 为 血气”,一为“精气”)每天循环50次。12和13世纪的药理学家将所有的药物进行分类,他们 的根据就是对哪一脉或哪些脉会发生影响。古代中医依照汉代“四气”、“五味”的概念建立起一 个将生理和药物结合的理论。“气”分为冷、温、潮、凉,或者用刘完素的公式,即风、湿、 燥、寒、热、火。“味”分为辛(即葱的味道)、甘、酸、苦、咸,有时则无味。每一种味被认 为对新陈代谢有其不同于别种味的作用。咸味使强壮减弱,酸味使行动加快,甘味使过急平 缓,等等。各种味归类于各自特别的药物以及身体的不同部位。1246年的《汤液本草》指 9冈西为人“中国本草之传统与金元之草本”,载薮内清编,页2079 医生唐慎微将这些收进他编的本草,还根据更广泛的材料选择并加进更多的说明。此书经修改 后于 1108 年出版,名为《经史证类備急本草》,8 年之后再次出版,介绍了约 1748 种基本草 药,总结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发现。它是医药学和自然史的辞典,表达形式基本是实用的。 宋代医家对待比较古老的药典多持批判性的态度,对其详细审查,而非盲目崇古信古。他 们不愿接受与实践经验有冲突的权威,其典型是 11 世纪博学的沈括所作的评论,他认为《神 农本书》等古老书籍错误百出。1076 年太医署下设尚药局,专门负责测试各地献上的新药 物。只有他们证明满意的药物才能在官修药典中包括进去。约在这一时期生产的某些新药证明 其化学成分已达到一定水平。例如,1061 年沈括在一位经验丰富的道士的协助之下制出了类 固醇性激素。医生做手术时,使用曼陀罗属的植物进行全身麻醉。 在 12 和 13 世纪,华北的医生试图将药物特性与疾病性质联系起来的实践经验理论化。他 们希望找到一种将艺术上升到科学的治疗方法。1347 年南方医生 P189 朱震亨在其《格致余 论》一书的“序”中就表达了这一追求: 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 三年似有所得,…至四十岁,复取而读之。顾以质钝,遂朝夕钻研,缺其所可 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罗太无诲知悌者,为之师。因见河间、戴人、东 垣、海藏诸书。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又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 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夫假设问 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着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 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于局方也。9 这一新的总结实际上意味着:古老的汉代医学理论过去并未系统地与草药与疾病的实验联 系起来,直到这时才这样做,或者说至少在试图这样做。若不做专门的研究就不可能评价这个 理论。这种将理论与为实用的目的而进行的观察相联系的愿望,到底是向前迈进了一步,还是 整个过程就是将不充分的概念强加在丰富的数据上,从而使其更无用呢? 汉代医学理论有两点在新的总结中特别重要。一是“经络”(脉络)理论, 一是“气”与“味” 理论。P190 人体全身被认为有 12 经络,连结头与内脏及四肢。沿这些经络,两种“气”(一为 “血气”,一为“精气”)每天循环 50 次。12 和 13 世纪的药理学家将所有的药物进行分类,他们 的根据就是对哪一脉或哪些脉会发生影响。古代中医依照汉代“四气”、“五味”的概念建立起一 个将生理和药物结合的理论。“气”分为冷、温、潮、凉,或者用刘完素的公式,即风、湿、 燥、寒、热、火。“味”分为辛(即葱的味道)、甘、酸、苦、咸,有时则无味。每一种味被认 为对新陈代谢有其不同于别种味的作用。咸味使强壮减弱,酸味使行动加快,甘味使过急平 缓,等等。各种味归类于各自特别的药物以及身体的不同部位。1246 年的《汤液本草》指 9 冈西为人“中国本草之传统与金元之草本”,载薮内清编,页 20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