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沦的基础上,提出"社区方法论”,主张以功能主义为基础,通过社区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农村社 会。吴文藻认为:"社会是描述集合生活的抽象概念,是一切复杂的社会关系全部体系之总称;而社 区乃是一地人民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有实质的基础。因此,以社区为对掾开展研究可以克服学术 界的空谈弊端,以社区调查得来的事实说话,证明或修正已有的理论,提出社会改革的方案。因 此,吴文藻大力倡导在中国开展社区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的村落社区的调查研究。不仅如此, 吴文藻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农村社区研究的各项实践,如林耀华在福州附近的义序宗族组织研究、 徐雍舜在北平附近的淳县农村领袖冲突研究、黄节华在河北定县的礼俗和社会组织研究、享有义在 山西徐沟县的农村社会组织研究等。 在三四十年代的农村社区研究中,费孝通的贡献尤为突出。费孝通接受了吴文藻社区方法论的基 本观点,认为“具体的社区“是研究社会的切入点。费孝通指出:“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 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括,人 们的生活有空间的座落,这就是社区。每一个社区有他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的方式。同时, 费孝通发展了社区方法论,提出了类型比较法,认为单个社区的分析只是“认识中国社会的起点”, 还需要在调查了许多个单一社区的基础上通过第二步的比较研究,才能“接近认识中国农村的基本面 貌”。 费孝通的社区研究始于1935年和妻子王同惠在广西柳州大瑶山的边境社区调查。在这次实地调查 中,费孝通误人猎人陷阱而受伤,而王同惠在回村寻求救助的途中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在养伤期 间把他们调查所获资料整理成(花蓝瑶社会组织),于1936年发表,吴文藻在读书导言中称此"立下了 社区研究的基石”。 此后,费孝通从广西返回江苏吴江开弦弓村养伤,在该村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社会调查。1936 年底,费孝通赴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留学,师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是利用在开弦弓村调 查获得的资料写成博士论文。1939年以(中国农民的生活)为名出版,读书即著名的(江村经济),其中 江村是费孝通为开弦弓村取的一个学名。江村经济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中国的乡村村落的经济和社会 生活,以及这个村落在面对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冲击下所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是中国学者从 事农村社区研究的一个经典之作。马林诺夫斯基称赞该书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 个里程碑",同时凭借费孝通的这一著作,肯定了吴文藻在1936年与其见面时提出的以社区研究为主 体建设中国社会学报的想法,认为其方法论基础是"结实可靠"的。 1938年费孝通回国,在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继续进行社区研究,其主要成果集中在(云 南三村)一书,该书1945年在美国用英文发表,其中包括费孝通的(禄村农田)以及费孝通指导的学生 张之毅写成的(易村手工业)和(玉村农业和商业)。在这一系列研究中,费孝通自觉地运用了类型比校 的社区研究方法。意识到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解答只靠单个社区的材料是"不足为凭的”,必 须"在不同形式的农村社区里加以考横”。因此在(禄村农田)的导言中,费孝通起首便写道"这本禄村农 田可以说是我那本江村经济的续编”,是由江村研究遗留下来的问题所激发出来的研究。在(云南三 村)中,费孝通精心选择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来和江村加以比较,禄村代表了以农业生产为主 的农村社区,易村代表了内地手工业发达的农村社区,玉村代表了深受邻近商业中心镇影响的农村 沦的基础上,提出"社区方法论",主张以功能主义为基础,通过社区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农村社 会。吴文藻认为:"社会是描述集合生活的抽象概念,是一切复杂的社会关系全部体系之总称;而社 区乃是一地人民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有实质的基础。因此,以社区为对象开展研究可以克服学术 界的空谈弊端,以社区调查得来的事实说话,证明或修正已有的理论,提出社会改革的方案。因 此,吴文藻大力倡导在中国开展社区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的村落社区的调查研究。不仅如此, 吴文藻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农村社区研究的各项实践,如林耀华在福州附近的义序宗族组织研究、 徐雍舜在北平附近的淳县农村领袖冲突研究、黄节华在河北定县的礼俗和社会组织研究、享有义在 山西徐沟县的农村社会组织研究等。 在三四十年代的农村社区研究中,费孝通的贡献尤为突出。费孝通接受了吴文藻社区方法论的基 本观点,认为"具体的社区"是研究社会的切入点。费孝通指出:"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 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括,人 们的生活有空间的座落,这就是社区。每一个社区有他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的方式。同时, 费孝通发展了社区方法论,提出了类型比较法,认为单个社区的分析只是"认识中国社会的起点", 还需要在调查了许多个单一社区的基础上通过第二步的比较研究,才能"接近认识中国农村的基本面 貌"。 费孝通的社区研究始于1935年和妻子王同惠在广西柳州大瑶山的边境社区调查。在这次实地调查 中,费孝通误人猎人陷阱而受伤,而王同惠在回村寻求救助的途中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在养伤期 间把他们调查所获资料整理成(花蓝瑶社会组织),于1936年发表,吴文藻在读书导言中称此"立下了 社区研究的基石"。 此后,费孝通从广西返回江苏吴江开弦弓村养伤,在该村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社会调查。1936 年底,费孝通赴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留学,师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是利用在开弦弓村调 查获得的资料写成博士论文。1939年以(中国农民的生活)为名出版,读书即著名的(江村经济),其中 江村是费孝通为开弦弓村取的一个学名。{江村经济}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中国的乡村村落的经济和社会 生活,以及这个村落在面对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冲击下所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是中国学者从 事农村社区研究的一个经典之作。马林诺夫斯基称赞该书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 个里程碑",同时凭借费孝通的这一著作,肯定了吴文藻在1936年与其见面时提出的以社区研究为主 体建设中国社会学报的想法,认为其方法论基础是"结实可靠"的。     1938年费孝通回国,在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继续进行社区研究,其主要成果集中在(云 南三村)一书,该书1945年在美国用英文发表,其中包括费孝通的(禄村农田)以及费孝通指导的学生 张之毅写成的(易村手工业)和(玉村农业和商业)。在这一系列研究中,费孝通自觉地运用了类型比较 的社区研究方法。意识到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解答只靠单个社区的材料是"不足为凭的",必 须"在不同形式的农村社区里加以考横"。因此在(禄村农田)的导言中,费孝通起首便写道"这本禄村农 田可以说是我那本江村经济的续编",是由江村研究遗留下来的问题所激发出来的研究。在(云南三 村)中,费孝通精心选择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来和江村加以比较,禄村代表了以农业生产为主 的农村社区,易村代表了内地手工业发达的农村社区,玉村代表了深受邻近商业中心镇影响的农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