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群体中,这一情形是不能被忽视的。 2042.对于这种混合,如果我们设定只有“精英”与“非精英”两个群体的话,那么就 可以用“精英循环”这一术语来概括。3—一在法语中,就是“ circulation des elites 2043.总之,我们必须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在只有一个群体的情况时,名义上 为群体一员,但却不具备有效的成员身份所必须的品质的人,在群体成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2)在有多个不同群体的时候,从一个群体转入另一群体的发生方式以及运动的剧烈程度 或者说,循环速率( velocity) 2044.循环速率不仅要予以单独考量,而且还要考虑到某些社会要素的供求关系。一国 若始终处于和平状态,统治阶级就不需要许多士兵,将军的产量就会供大于求而导致过剩 但当一国处于战事频仍的状态时,就需要大量士兵,这时即使将军的生产保持同一水平,也 不再能满足需求了。顺便提一下,这正是许多贵族统治崩溃的原因之 2045.又譬如,在一个几乎没有工业与商业的国家里,工商活动所必须的高层次人士的 供给就超过了实际的需求。而当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时,供给虽然还是原来那样,却已不再 能满足需求了。 2046.我们绝不能把法律状态与事实状态混为一谈。唯有后者,或基本上只是后者才才 对社会平衡具有影响。很多例子表明,即使有些阶序(case)在法律上来说是封闭的,但事 实上,新成员总是各有办法加入其中,而且通常为数众多。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使某个阶序 在法律上是开放的,但实际( de facto)条件却又总是阻止新人加入,那么这与合法封闭的 情况又有什么区别呢?譬如说,假定某人获得一笔财富便可以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然而却 没有人变富,那么统治阶级也就可以看作是封闭的;如果只有少数人变富了,那么或许还可 以说是法律设置了进入这一阶级的障碍。在罗马帝国末期就可以观察得到这类现象。获有财 富的人进入了特权阶级之列,但是,真正赚钱的人只是个别的。理论上说,我们考察多少群 体都可以,而在实践上,我们不得不限于考察那些较为重要的群体。我们将由简入繁,渐进 地展开研究 2047.高等阶级和低等阶级的一般性划分。至少我们可以将社会分为两个阶层:高等阶 层,往往就是统治者;低等阶层,往往也就是被统治者。哪怕只是做过最粗略的观察,这一 事实也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而个体在两个阶层之间的循环也是非常明显的。甚至连柏 拉图也约略地注意到了阶级循环,并试图对之加以人为的规范。“新贵”、暴发户总是倍受关 注的对象,文学作品对这一类人有过不厌其烦的分析。那么,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只是对 长期以来人们多少有些模糊感受的事物给出一个更精确的表述。刚才我们就不同的社会群 体,特别就其高低两极中剩遗物( residue)Φ的分布差异打了分。这种异质性,是哪怕最表 面的一瞥都能觉察到的事实。 2048.第一类和第二类剩遗物在两大社会阶层中的变化,对于社会平衡具有决定性的 影响。此类变化的特殊形式,连外行人都能看得出来,比如在社会高等阶层中发生的所谓“宗 教”情绪的变化。人们通常会注意到,有时候宗教情绪似乎丧失了基础,而在另外一些时候 宗教情绪似乎又得到增强,而这种起伏消长又是与相当大范围内的社会运动相对应的。这种 变动的一致性可以更精确地描述为:在社会高等阶层中,第二类剩遗物逐渐丧失力量,但会 再一次由于低等阶层自下而上的推动而得到加强。5 2049.在罗马共和国末期,高等阶级中的宗教情绪十分薄弱,但是,此后在低等阶级和 剩遗物是帕雷托为解释人类经验而提出的一种社会学抽象,大体可以理解为大量的人类行动和表现的共 同根源。详细的诠释,参见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第456-479页 第一类剩遗物是“组合的本能”( instinct of combination),第二类的剩遗物是“聚合的持续”( persistance 中译注3 的群体中,这一情形是不能被忽视的。 2042.对于这种混合,如果我们设定只有“精英”与“非精英”两个群体的话,那么就 可以用“精英循环”这一术语来概括。3——在法语中,就是“circulation des élites”。 2043.总之,我们必须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在只有一个群体的情况时,名义上 为群体一员,但却不具备有效的成员身份所必须的品质的人,在群体成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2)在有多个不同群体的时候,从一个群体转入另一群体的发生方式以及运动的剧烈程度 ——或者说,循环速率(velocity)。 2044.循环速率不仅要予以单独考量,而且还要考虑到某些社会要素的供求关系。一国 若始终处于和平状态,统治阶级就不需要许多士兵,将军的产量就会供大于求而导致过剩。 但当一国处于战事频仍的状态时,就需要大量士兵,这时即使将军的生产保持同一水平,也 不再能满足需求了。顺便提一下,这正是许多贵族统治崩溃的原因之一。4 2045.又譬如,在一个几乎没有工业与商业的国家里,工商活动所必须的高层次人士的 供给就超过了实际的需求。而当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时,供给虽然还是原来那样,却已不再 能满足需求了。 2046.我们绝不能把法律状态与事实状态混为一谈。唯有后者,或基本上只是后者才才 对社会平衡具有影响。很多例子表明,即使有些阶序(caste)在法律上来说是封闭的,但事 实上,新成员总是各有办法加入其中,而且通常为数众多。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使某个阶序 在法律上是开放的,但实际(de facto)条件却又总是阻止新人加入,那么这与合法封闭的 情况又有什么区别呢?譬如说,假定某人获得一笔财富便可以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然而却 没有人变富,那么统治阶级也就可以看作是封闭的;如果只有少数人变富了,那么或许还可 以说是法律设置了进入这一阶级的障碍。在罗马帝国末期就可以观察得到这类现象。获有财 富的人进入了特权阶级之列,但是,真正赚钱的人只是个别的。理论上说,我们考察多少群 体都可以,而在实践上,我们不得不限于考察那些较为重要的群体。我们将由简入繁,渐进 地展开研究。 2047.高等阶级和低等阶级的一般性划分。至少我们可以将社会分为两个阶层:高等阶 层,往往就是统治者;低等阶层,往往也就是被统治者。哪怕只是做过最粗略的观察,这一 事实也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而个体在两个阶层之间的循环也是非常明显的。甚至连柏 拉图也约略地注意到了阶级循环,并试图对之加以人为的规范。“新贵”、暴发户总是倍受关 注的对象,文学作品对这一类人有过不厌其烦的分析。那么,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只是对 长期以来人们多少有些模糊感受的事物给出一个更精确的表述。刚才我们就不同的社会群 体,特别就其高低两极中剩遗物(residue)①的分布差异打了分。这种异质性,是哪怕最表 面的一瞥都能觉察到的事实。 2048.第一类和第二类剩遗物②在两大社会阶层中的变化,对于社会平衡具有决定性的 影响。此类变化的特殊形式,连外行人都能看得出来,比如在社会高等阶层中发生的所谓“宗 教”情绪的变化。人们通常会注意到,有时候宗教情绪似乎丧失了基础,而在另外一些时候, 宗教情绪似乎又得到增强,而这种起伏消长又是与相当大范围内的社会运动相对应的。这种 变动的一致性可以更精确地描述为:在社会高等阶层中,第二类剩遗物逐渐丧失力量,但会 再一次由于低等阶层自下而上的推动而得到加强。5 2049.在罗马共和国末期,高等阶级中的宗教情绪十分薄弱,但是,此后在低等阶级和 ① 剩遗物是帕雷托为解释人类经验而提出的一种社会学抽象,大体可以理解为大量的人类行动和表现的共 同根源。详细的诠释,参见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年), 第 456—479 页。——中译注 ② 第一类剩遗物是“组合的本能”(instinct of combination),第二类的剩遗物是“聚合的持续”(persistance of aggregate)。——中译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