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林华山,等:统一战线制度:一项立国治国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安排 各个阶级、阶层,可以容纳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眼进行整体性研究。黄友敬基于对中国共产党成立 同时,少量文献研究了多党合作制度与统一战线的以来统一战线历史的回顾,提出统一战线历经了从 关系。陈春龙认为,多党合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策略到制度演进的结论。任杰在以往研究成果的 线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基础上指出,爱国统一战线是宪法确立的政治制 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具体制度与统一战线关系度。谢遐龄指出,统一战线是民主和专政之实质 的研究范式凸显了将统一战线作为与制度有关的事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所在;统一战线包含了基本 物进行研究的意识。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尚未明确政治制度,是建构基本政治制度的思路、战略、途径 把统一战线制度作为专门的范畴来看待,有关统 和方式[。肖存良运用理性化范畴论证统一战线 战线制度的话语意识仍处于朦胧状态。 制度化的重要性,认为统一战线的理性化包括统 (二)独立提出统一战线制度概念的研究范式:战线的制度化、合理化、科层化和程序化[。张艳 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前10年 娥站在中国制度方案的高度认识统一战线制度,认 这一阶段的相关文献更加自觉地把“统一战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具有统一战线基 制度”作为专门概念来看待。1995年,任杰首先提因的制度体系”的观点。林华山认为:“在当代中 出“统一战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国,统一战线制度是一个体系,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 制度”的观点,“在我国现实中,统一战线涉及国家性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质、国家政权、国家结构、政治党派和民族关系等国·一国两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 家政治的各个方面,也是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而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统一战线制度体系涉及基本政 具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发挥着社会主义政治制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 度的实际功能,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重要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制度的核 意义"。1999年,李俊首次明确提出“统一战线制心特征和显著优势是‘融合创新’。 度”概念,并将统一战线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具体制 第三阶段的研究成果对统一战线制度的发展趋 度、规章制度3个层次叼。经过此后10余年的理论势、基本性质、宏观定位进行了更加精到的解析,但 发展,学界对统一战线制度的认识更加清晰。2005仍然存在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的空间。 年,李俊完整界定了统一战线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综上,30多年来,理论界对统一战线制度的研 他认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主要是指在一定历史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粗略到深入,这些理论成 条件下形成的,用于规范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果界定了统一战线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基本属性和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间关主要构成,明确了统一战线的制度化发展方向,肯定 系的各种社会体系或体制,以及用于规范政治联盟了统一战线制度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性。但 内部成员主要关系的带普遍性的政策法规和规章是,此前研究对统一战线制度基本内涵的界定仍不 等。口李俊、蔡宇宏在2008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够系统和全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统一战线制度 专著《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研究》中把统一战线制度的狭隘化理解,特别是部分人仍把统一战线制度简 的外延进一步界定为:统一战线的劳动者制度、建设单等同于“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对统一战线制度功 者制度、爱国者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制度、宗教管理能定位的阐释视野相对狭窄,没有将其放到治国理 制度、组织制度。这一时期理论界对统一战线政全局和中国方案的大视野中去考察,对统一战线 制度的硏究议题进行了拓展。这些议题涉及统一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缺乏具体、系统的梳理,对统 线制度的发展历程、统一战线具体制度、统一战线制战线制度的发展对策缺乏足够关注。本文将重点对 度功能。可见,这一阶段的研究范式彰显了统一战以上方面进行深化研究。 线制度研究意识,明确把统一战线制度定位为中国 政治制度。这对认识统一战线制度的属性、构成有 二、统一战线制度的构成与体系 很大帮助。但是,这一研究范式下的相关成果主要 统一战线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 是从统一战线内部视角来讨论的,对中国特色社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为解决多党合作 主义制度、国家治理等广泛视角的运用仍不充分 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祖国统一、政治协商、参 (三)统一战线制度整合性研究范式:21世纪初政监督、统战工作、党的领导等基本问题而逐步形成 至今 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程序的总和。多党 这一阶段关于统一战线制度的研究多从大处着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中国化制度、促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各个阶级、阶层,可以容纳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2]。 同时,少量文献研究了多党合作制度与统一战线的 关系。陈春龙认为,多党合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 一战线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政 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3]。具体制度与统一战线关系 的研究范式凸显了将统一战线作为与制度有关的事 物进行研究的意识。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尚未明确 把统一战线制度作为专门的范畴来看待,有关统一 战线制度的话语意识仍处于朦胧状态。 (二)独立提出统一战线制度概念的研究范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前10年 这一阶段的相关文献更加自觉地把“统一战线 制度”作为 专 门 概 念 来 看 待。1995年,任 杰 首 先 提 出“统一战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制度”的观点,“在我国现实中,统一战线涉及国家性 质、国家政权、国家结构、政治党派和民族关系等国 家政治的各个方面,也是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而 具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发挥着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的实际功能,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重要 意义”[4]。1999年,李俊首次明确提出“统一战线制 度”概念,并将统一战线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具体制 度、规章制度3个层次[5]。经过此后10余年的理论 发展,学界对统一战线制度的认识更加清晰。2005 年,李俊完整界定了统一战线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他认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主要是指在一定历史 条件下形成的,用于规范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间关 系的各种社会体系或体制,以及用于规范政治联盟 内部成员主要关系的带普遍性的政策法规和规章 等。”[5]李俊、蔡宇宏在2008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 专著《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研究》中把统一战线制度 的外延进一步界定为:统一战线的劳动者制度、建设 者制度、爱国者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制度、宗教管理 制度、组织制度[7]序4。这一时期,理论界对统一战线 制度的研究议题进行了拓展。这些议题涉及统一战 线制度的发展历程、统一战线具体制度、统一战线制 度功能。可见,这一阶段的研究范式彰显了统一战 线制度研究意识,明确把统一战线制度定位为中国 政治制度。这对认识统一战线制度的属性、构成有 很大帮助。但是,这一研究范式下的相关成果主要 是从统一战线内部视角来讨论的,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国家治理等广泛视角的运用仍不充分。 (三)统一战线制度整合性研究范式:21世纪初 至今 这一阶段关于统一战线制度的研究多从大处着 眼进行整体性研究。黄友敬基于对中国共产党成立 以来统一战线历史的回顾,提出统一战线历经了从 策略到制度演进的结论[8]。任杰在以往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 指 出,爱国统一战线是宪法确立 的政治制 度[9]。谢遐龄指出,统一战线是民主和专政之实质, 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所在;统一战线包含了基本 政治制度,是建构基本政治制度的思路、战略、途径 和方式[10]。肖存良运用理性化范畴论证统一战线 制度化的重要性,认为统一战线的理性化包括统一 战线的制度 化、合 理 化、科 层 化 和 程 序 化[11]。张 艳 娥站在中国制度方案的高度认识统一战线制度,认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具有统一战线基 因的制度体系”的观点[12]。林华山认为:“在当代中 国,统一战线制度是一个体系,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 和 政 治 协 商 制 度、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制 度、 ‘一国两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统一战线制度体系涉及基本政 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制度的核 心特征和显著优势是‘融合创新’。”[13] 第三阶段的研究成果对统一战线制度的发展趋 势、基本性质、宏观定位进行了更加精到的解析,但 仍然存在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的空间。 综上,30多年 来,理论界对统一战线制度的研 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粗略到深入,这些理论成 果界定了统一战线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基本属性和 主要构成,明确了统一战线的制度化发展方向,肯定 了统一战 线 制 度 在 中 国 政 治 体 制 中 的 重 要 性。但 是,此前研究对统一战线制度基本内涵的界定仍不 够系统和全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统一战线制度 的狭隘化理解,特别是部分人仍把统一战线制度简 单等同于“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对统一战线制度功 能定位的阐释视野相对狭窄,没有将其放到治国理 政全局和中国方案的大视野中去考察,对统一战线 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缺乏具体、系统的梳理,对统一 战线制度的发展对策缺乏足够关注。本文将重点对 以上方面进行深化研究。 二、统一战线制度的构成与体系 统一战线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为解决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祖国统一、政治协商、参 政监督、统战工作、党的领导等基本问题而逐步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程序的总和。多党 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中国化制度、促 · 51 · 林华山,等:统一战线制度:一项立国治国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安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