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第39卷第2期2019年3月 (Philos. & Soc Sci.Edit. )Vol 39 No. 2 Mar 2019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OI:10.3969/issn.1003-0964.2019.02.003 统一战线制度:一项立国治国的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安排 林华山,罗振建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400064) 摘要:统一战线制度包括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制度、非公有 制经济健康成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及统一战线工作制度、统 战线政权组织制度、统一战线领导制度。统一战线制庋既与其他囯家制度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又具有相 对的独立性,是一项立国治国的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具有团结和共识、治理和吸纳、民主和稳定、协调和话语 功能。统一战线制度实现了统一战线从重要法宝到重要制度的重大跨越、从实践优势到话语优势的转换升 级,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的内生性要素,催生了我国从统战立国走向统战治国的治理创新。 关键词:国家治理;统一战线制度;统一战线政权;统一战线民主 回ee OSID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964(2019)02-0014-11 统一战线是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基于共同利益、位与功能、形成与演变、完善与发展 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结成的联盟。我国新时期统 、文献述评 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体现团结、民主 两大主题,发挥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能 理论界对统一战线制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 统一战线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制度的依托和保障。在80年代。在30多年的研究进程中,统一战线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统一战线坚持研究历经三个阶段、形成三种范式 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主要被作为一种团 (一)基于具体制度与统一战线关系的研究范 结合作、凝心聚力的组织方式和战略方针来看待,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较少从国家治理制度安排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国 在国家层面,直接与统一战线有关的制度类型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治理制度的成熟和定型。统一战线作为中国特色国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 家治理的重要主体、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具有丰富制”等。基于这种客观联系,相关文献对统一战线与 的制度体系内涵、制度功能作用和制度发展需求。具体制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这成为早期关于统 从更广视角和更长时段来看,统一战线制度是中国战线制度的主要研究范式。这些文献主要关注 特色国家治理的重要安排,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国两制”多党合作制度与统一战线的关系。鉴于 度的内生性要素,体现了我国从统战立国走向统 国两制”的巨大创新性,这批文献更多研究了这 战治国的治理创新。基于统一战线制度,统战治国个问题。1985年,关梦觉分析了“一国两制”对扩大 成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鲜明底色。本文把统一战爱国统一战线的影响,认为“爱国统一战线是一个可 线制度作为专门研究对象,在梳理本主题学术研究以囊括五湖四海的广阔的政治范畴,它与祖国大团 历史的基础上,分析统一战线制度的构成与体系 结、大统一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可以包括当代中国的 收稿日期:2018-12-10;收修日期:201901-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810016);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 库课题(ZK20170208) 作者简介:林华山(1984—),男,福建泉州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研究》编辑部主任、编辑,中国统 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学和编辑学研究; 罗振建(1957—),男,四川渠县人,教授,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学研究, 14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OI:10.3969/j.issn.1003-0964.2019.02.003 统一战线制度:一项立国治国的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安排 林华山,罗振建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400064) 摘 要::统一战线制度包括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制度、非公有 制经济健康成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及统一战线工作制度、统 一战线政权组织制度、统一战线领导制度。统一战线制度既与其他国家制度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又具有相 对的独立性,是一项立国治国的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具有团结和共识、治理和吸纳、民主和稳定、协调和话语 功能。统一战线制度实现了统一战线从重要法宝到重要制度的重大跨越、从实践优势到话语优势的转换升 级,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的内生性要素,催生了我国从统战立国走向统战治国的治理创新。 关键词:国家治理;统一战线制度;统一战线政权;统一战线民主 OSID: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9)02-0014-11 统一战线是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基于共同利益、 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结成的联盟。我国新时期统一 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体现团结、民主 两大主题,发挥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能。 统一战线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制度的依托和保障。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统一战线坚持 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主要被作为一种团 结合作、凝心聚力的组织方式和战略方针来看待,而 较少从国家治理制度安排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 治理制度的成熟和定型。统一战线作为中国特色国 家治理的重要主体、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具有丰富 的制度体系 内 涵、制度功能作用和制度发展需求。 从更广视角和更长时段来看,统一战线制度是中国 特色国家治理的重要安排,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 度的内生性要素[1],体现了我国从统战立国走向统 战治国的治理创新。基于统一战线制度,统战治国 成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鲜明底色。本文把统一战 线制度作为专门研究对象,在梳理本主题学术研究 历史的基础上,分析统一战线制度的构成与体系、定 位与功能、形成与演变、完善与发展。 一、文献述评 理论界对统一战线制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 80年代。在30多 年 的 研 究 进 程 中,统 一 战 线 制 度 研究历经三个阶段、形成三种范式。 (一)基 于 具 体 制 度 与 统 一 战 线 关 系 的 研 究 范 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在国家层面,直接与统一战线有关的制度类型 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 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 制”等。基于这种客观联系,相关文献对统一战线与 具体制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这成为早期关于统一 战线制度的主要研究范式。这些文献主要关注“一 国两制”、多 党 合 作 制 度 与 统 一 战 线 的 关 系。鉴 于 “一国两制”的巨大创新性,这批文献更多研究了这 个问题。1985年,关梦觉分析了“一国两制”对扩大 爱国统一战线的影响,认为“爱国统一战线是一个可 以囊括五湖四海的广阔的政治范畴,它与祖国大团 结、大统一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可以包括当代中国的 收稿日期:2018-12-10;收修日期:2019-01-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810016);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 库课题(ZK20170208) 作者简介:林华山(1984—),男,福建泉州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研究》编辑部主任、编辑,中国统 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学和编辑学研究; 罗振建(1957—),男,四川渠县人,教授,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学研究。 · 41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 第39卷 第2期 2019年3月 (Philos.& Soc.Sci.Edit.)Vol.39No.2Mar.2019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