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践包括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这就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确立了统一地说明自 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 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应 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这就是说,哲学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是“运动一般”,不能把它归结为某种具体的运动形式。 2、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种 理解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从宏观的天体到微观的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万事万物无 不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不可能离开运动而存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 质上是不运动、不变化的,即使有运动和变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 质的变化。同时,形而上学还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 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如影响并支配了近代前期科学发展的牛顿就认为:“动 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第 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自然科学证明了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必然有它的物质主体,从简单的机械 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主体。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 运动的主体是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 动的主体是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以及生物种群:社会运动的主体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上 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思维运动的主体是人的大脑,等等。总之,各种运动形式的承担者都 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任何领域中的任何形式的运动,都以物质为其现实 基础。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总是想方设法抽掉运动的物质主体,把运动归结为精神的运动。主 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作是自己的思想、表象和感觉等主观意识的运动,认为只有我的感觉在 交替变化,只有我的表象在消失和出现,在我之外什么也没有,仅此而已。客观唯心主义者 把运动看作是“绝对精神”、“天命”、“理”、“道”之类的所谓客观精神的运动。无论 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运动可以离开物质,运动是纯粹精神的活动 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运动的同时,并不否认物质也具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 形式 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 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有二种基本情形:其一是指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事物没有 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事物没有发生质变。 承认静止的意义在于: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要前提, 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 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运动和静止 割离开来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都是错误的12 实践包括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这就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确立了统一地说明自 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 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应 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这就是说,哲学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是“运动一般”,不能把它归结为某种具体的运动形式。 2、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种 理解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从宏观的天体到微观的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万事万物无一 不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不可能离开运动而存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 质上是不运动、不变化的,即使有运动和变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 质的变化。同时,形而上学还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一 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如影响并支配了近代前期科学发展的牛顿就认为:“动 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自然科学证明了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必然有它的物质主体,从简单的机械 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主体。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 运动的主体是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 动的主体是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以及生物种群;社会运动的主体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上 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思维运动的主体是人的大脑,等等。总之,各种运动形式的承担者都 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任何领域中的任何形式的运动,都以物质为其现实 基础。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总是想方设法抽掉运动的物质主体,把运动归结为精神的运动。主 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作是自己的思想、表象和感觉等主观意识的运动,认为只有我的感觉在 交替变化,只有我的表象在消失和出现,在我之外什么也没有,仅此而已。客观唯心主义者 把运动看作是“绝对精神”、“天命”、“理”、“道”之类的所谓客观精神的运动。无论 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运动可以离开物质,运动是纯粹精神的活动。 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运动的同时,并不否认物质也具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 形式。 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 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有二种基本情形:其一是指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事物没有 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事物没有发生质变。 承认静止的意义在于: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要前提, 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 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运动和静止 割离开来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都是错误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