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脏的兴奋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有何生理特点及意义? 7.试分析、比较影响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因素。 8.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差别? 9.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和心肌动作电位的有何不同及关系?心电图各波各代表什么? 10.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 1.试述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12.试述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 13.试述心脏泵血功能的各项评定指标。 14.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5.试分析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6.试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及其血流动力学。 17.试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18.人在长期站立后为什么会出现下肢水肿? 9.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有何生理意义? 20.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21.人体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有哪些生理反应?机制是什么? 22.试述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电生理和收缩功能的作用机制 23.引起血管收缩与舒张的神经有哪几种?它们的分布及其作用机制如何? 24.试述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在机体血压调节中的作用。 25.在家兔实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后,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26.试述心肺感受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27.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何处?对心血管活动有何调节作用? 2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如何参与机体心血管活动调节的? 29.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心血管作用有何异同? 30.血管升压素在血压调节中起什么作用?机制如何? 31.试述局部组织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 32.急性失血10%后机体会出现那些生理性代偿反应? 33.试述冠脉循环的特点和影响冠脉循环的因素。 九、课外读物目录 1.何瑞荣.心血管系统压力感受器与高血压.见:刘力生主编.高血压.pp.120-139,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刘泰逢.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离子通道、离子载体和离子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5 3.温进坤,韩梅主编.血管平滑肌细胞.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姚泰主编.生理学(8年制及7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姚泰,李鹏、循环.见:姚泰主编.人体生理学.第3版-pρ10735-1373,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朱大年主译.奈特人体生理学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朱大年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见:苏定冯主编.2004药理学进展pp.20-36,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朱妙章,袁文俊,吴博威,臧伟进,朱大年主编.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3 9.范少光,吴静,吕昂.慢性动脉血压调节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生理科学进展,2007 38(1):49-5711 6. 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脏的兴奋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有何生理特点及意义? 7. 试分析、比较影响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因素。 8. 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差别? 9. 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和心肌动作电位的有何不同及关系?心电图各波各代表什么? 10. 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 11. 试述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12. 试述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 13. 试述心脏泵血功能的各项评定指标。 14. 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5. 试分析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6. 试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及其血流动力学。 17. 试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18. 人在长期站立后为什么会出现下肢水肿? 19. 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有何生理意义? 20. 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21. 人体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有哪些生理反应?机制是什么? 22. 试述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电生理和收缩功能的作用机制。 23. 引起血管收缩与舒张的神经有哪几种?它们的分布及其作用机制如何? 24. 试述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在机体血压调节中的作用。 25. 在家兔实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后,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26. 试述心肺感受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27. 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何处?对心血管活动有何调节作用? 28.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如何参与机体心血管活动调节的? 29.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心血管作用有何异同? 30. 血管升压素在血压调节中起什么作用?机制如何? 31. 试述局部组织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 32. 急性失血 10%后机体会出现那些生理性代偿反应? 33. 试述冠脉循环的特点和影响冠脉循环的因素。 九、课外读物目录 1. 何瑞荣. 心血管系统压力感受器与高血压. 见: 刘力生主编. 高血压. pp.120-139,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 刘泰逢.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离子通道、离子载体和离子流.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5 3. 温进坤, 韩梅主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4. 姚泰主编. 生理学(8 年制及 7 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 姚泰, 李鹏. 循环. 见:姚泰主编. 人体生理学. 第 3 版. pp.1075-1373, 第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6. 朱大年主译. 奈特人体生理学彩色图谱.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7. 朱大年.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见: 苏定冯主编. 2004 药理学进展. pp.20-36,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8. 朱妙章, 袁文俊, 吴博威, 臧伟进, 朱大年主编. 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3 9. 范少光, 吴静, 吕昂. 慢性动脉血压调节与原发性高血压病. 生理科学进展, 2007; 38(1): 49-5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