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8312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方案,其课程类群分成4个部分:①人 农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文科学:②社会科学:③自然科学与技术:④外国语言文化。 上述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质上均是在前人对通识教育课 程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校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多 年来,比较认同的在本科教育阶段普遍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 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的各类课程。 概括起来,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3农学及环境科学涉及的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 Fig.3 Curricular modules involved in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 mental science 基础教育课程 博推通识课程 论、生物工程导论、生物信息学概论、微生物与人类、农业生 物技术风险评估与管理、作物遗传育种概论、实验动物学、设 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施农业、动物克隆、动物保护概论、动物行为学、生物人侵与 国家安全、水产学通论、动物营养与食品安全等特色课程。 环境:育 应用科学 2.2.2环境与生态模块。包括生态学概论、生态安全、环境 保护学、可持续发展概论、国土资源概论、有机农业与生态食 品、昆虫与健康、有机农业概论等特色课程。 里置人 生物,水亚 与环: 法律政治 2.2.3文化素质教育模块。包括园林园艺鉴赏、工业概论、 哲 计算机技术 管理 茶学概论、大学生生涯规划、流行舞蹈、风景园林与旅游、插 发 花艺术基础、花卉鉴赏与花文化、生物伦理学、生物安全、现 图2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国历代咏农诗词选等一批农科特色课 Fig.2 Curricular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 程。 2农学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2.4经济与管理模块。包括农业经济学、世界贸易组织 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专业性,也正是因为它 概论、市场营销学、区域规划等。 的专业性而忽视了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2.5政法与社会模块。包括世界农业概论、生命伦理学等。 实际上,“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 2.2.6医药与健康模块。包括常见人畜共患病防治、食品 别类进行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园艺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烹饪学等。 学科的基础,而学科是某些相关专业的集合体。该研究中的 3农学在通识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教育内容 农科专业即指以上农学门类所属学科的各专业。从通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 教育的目标来看,农学和环境科学在通识教育中具有不可替 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 代的特殊作用。 门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工业乃至整 2.1农学在通识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 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如 术的发展,知识在经过高度分化之后又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态 环境问题等。随着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人类审 势,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明显,而新知识的 视着自身的发展历程,制定了环境保护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 增长点就出现在这些边缘科学与交叉学科上。农学对上述 略,环境教育也纳人了全民教育体系中。可以认为,环境教 特点十分明显,既有学科内的综合,又具有学科间的综合;在 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类的素质教育)。 多学科协同的过程中,农学则是最基础的领域。 因此,农业发展与环境问题是通识教育中其他学科所不具备 2.2农学给通识教育提供丰言的课程资源科学技术发展 的知识内容。 到今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 31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 合,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交叉日渐频繁。不少农 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科专业都是集艺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例如城市园林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 专业,就是要探讨城市建筑、规划、土地、水、大气、植物等资 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包括3方 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改造,其知识领域包括景观工程、土 面的内容:控制人口战略、节约资源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其 地利用、文化传统、园林设计与规划等。因此,农学专业给通 核心内容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 识教育提供的课程资源也同样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根据农 需要,要正确处理好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实施可持续发 业科学的特点参照“南京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有 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在于优化人类生存和发 关课程设置,把农学专业可以给通识教育提供的课程资源分 展的环境,不断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它的特征可简括为自 为6个模块(图3)。 然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大特征。自然可持续 2.2.1生命科学与技术模块。包括植物与生活、生命科学 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三者是密不 导论、植物起源、进化与遗传资源利用、昆虫与文化、生物安 可分的。与传统的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具有崭新 全、园艺学通论、人类与畜牧业、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学概 的内容和层次,它既坚持人类应发展这一观点,又以维护自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cnki.net©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